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读后感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读后感

2022-07-26 10:20:0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读后感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读后感

 7 月 16 日出版的第 14 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指出,“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推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明史,这是我们独特的精神标识和力量之源。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汲中华文明“营养水”,浇执政为民“幸福花”,以筚路蓝缕、跋山涉水的一往无前,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汲强化修养之“水”,浇服务群众“亲民之花”。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仁人志士心系黎民百姓福祉的历史。党员干部要从学习中华文明史中,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党员干部要始终做到慎独慎初慎微,严以律己、严以修身,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始终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用心浇灌服务群众的亲民之花,团结带领群众奔向更加美好的日子。

  汲人民至上之“水”,浇团结奋进“爱民之花”。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员干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只要始终无微不至地关爱人民群众,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就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拥护。要想清楚搞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用心浇灌出团结奋进的爱民之花。

  汲忠诚担当之“水”,浇攻坚克难“利民之花”。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一再表明,只要时刻怀着对人民群众的忠诚之心,敢于担当,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要在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中,以雷厉风行的作风,以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执行力,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劲头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用心浇灌攻坚克难的利民之花,向着胜利目标勇毅前行。

  汲拼搏进取之“水”,浇砥砺前行“为民之花”。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启迪我们,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没有拼搏进取的奋斗精神,一切都会停滞

 不前,就会开历史的“倒车”。进入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需要以坚实的作风作保障。为此,党员干部要从中国文明历史中汲取养分,弘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用心浇灌出砥砺前行的为民之花,团结带领人民突破新长征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把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奉献给这个伟大的时代。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读后感

 7 月 16 日出版的第 14 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广大党员干部当在中华文明的“宝藏富矿”中“用心

 探源”,不断找寻精神密码、汲取思想养分、弘扬光荣传统,真正用文化“润心、启智、伴行”。

  用“尊崇心”探寻“传统文化”之源。“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五千多年的时光沉淀,孕育出了灿烂无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核心思想理念到传统高尚美德、从厚重人文精神到非凡卓绝智慧,都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发展壮大提供了丰沛的滋养,更塑造出了“独一无二”的民族气质和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广大党员干部当用一颗“尊崇心”探寻“传统文化”之源,在尽情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就当中,激发学习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的兴趣,从壮阔无比的“华夏农耕文明”“古代治理智慧”“红色文化底蕴”“礼乐射御书数”中提炼文化精髓,让壮丽的“文化瑰宝”真正点燃我们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自觉主动成为弘扬、守护传统文化的“一心人”。

 用“敬畏心”探寻“文物价值”之源。“抚今追昔,鉴往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文化文物工作,多次就流失文物的追索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对保护现有文物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流逝的岁月里,珍贵的文物镌刻着历史的痕迹、诉说着动人的往事,无论是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的寻回之路,还是敦煌莫高窟“大美飞天画像”的修复过程,许多文物工作者都将毕生心血和精力倾注了进去,那些精美文物,一次次让人们直观感受到了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绵

 延不绝的伟大与震撼。广大党员干部当用“敬畏心”探寻“文物价值”之源,将当地的文化资源“家底”逐步摸清、将文物保护工作一一落实,同时更要推开“宣传窗户”让文物和历史“说话”,引导群众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真正激发保护文物的主动性、携起手来守护宝藏富矿。

  用“传承心”探寻“民族精神”之源。“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从山东曲阜孔府研究“儒家思想”到北京河堤遗址查看“四合院复建”,从北海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了解“青铜器发展史”到广州文化街区永庆坊感受“岭南文化气息”,从武夷山朱熹园体悟“朱子文化”到四川眉山三苏祠解读“家训家风”,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考察足迹遍布了大江南北,向世界热忱推介着中国的“文化名片”。心怀敬仰、善于汲取、广泛借鉴,广大党员干部当用“传承心”探寻“民族精神”之源,学会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中,感受文人墨客的情怀、读懂海纳百川的胸襟、领略大江东去的气概、坚持守正创新的传统,真正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中获得启发,努力成为传承伟大精神的坚定“践行者”。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读后感

 近期出版的《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上下五千年,只有中华文明巍然屹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中华文明“接班人”的青年干部更应该了解历史、见证历史、创造历史,真正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时间长河”中逆流而上,溯源最初“奇点”,深入探知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著名学者章太炎也有“夫读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不读史,则不知前人创业之艰难,后人守成之不易,爱国之心何由而起”的精辟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也提到“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中华文明缘何经历磨难仍绵延不绝,正是源于中国人民在历史长河的众多磨难中不断积累经验,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所以作为青年干部应该以史为鉴,把历史作为锤炼成长的“奇点”,以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为“参考系”,建立好自身的“坐标系”,通过“去伪存真”,不断丰富和弥补

 自身阅历的不足,牢固树立“初心和使命”,在“时间长河”中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相遇,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奉献精神相遇,与“贪利者害己,纵欲者戕生”的自省精神相遇,真正担当起中华文明的“接班人”。

 在“时间长河”中精准定位,聚焦当前“时空”,助力见证历史。学习研究历史更重要的是为了服务当下,从“小米加步枪”到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成功爆炸,从空壳“瓦良格号”到航空母舰“辽宁舰”“山东舰”成功下水,从“103机”到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跨越百年迎来新时代的“中国梦”,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时间长河”中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历史,而广大青年干部就要在历史的见证中扎实做好“国家引擎”中的“零部件”,为见证新的历史“铺路架桥”。“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在国家机器的运转中不掉链子,就要练就一身在当前“时空”下符合要求的干事本领,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做到“在岗一分钟,奋斗六十秒”,将踏实作为工作的主色调,不仅体现在“一心跟党走”的政治定力上,还体现在“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初心不改上,更体现在把目光聚拢在高标准完成本职工作的工作态度上,不做那“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气球干部”,真正做行动的“实力派”。

  在“时间长河”中顺势而下,着眼历史“延长线”,努力创造历史。“将心比心为民心,一枝一叶总关情”,为历史所铭记的革命先烈们用毕生追求“人民至上”的“殷殷之情”,而作为年轻干部的新时代“后浪”,更应充分发挥“后浪”的磅礴力量,在历史的“时间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尊重历史,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创造未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众多“90 后”“95 后”甚至“00 后”青年干部挺身在前,充分发挥革命先烈爬雪山过草地的长征精神,冲锋在一线,用自己的方式在“急难险重”的局势中演奏出充满“青春活力”的华彩乐章,在众多一线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造就了当前疫情防控新增病例低位运行的向好态势。青年干部要拿出“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品格、“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才能基于历史看到历史的“延长线”,才能创造出属于“后浪”的历史,才能真正成为书写历史的“执笔人”。

  曾经的风雨如晦,如今的继往开来,2022 年新中国成立73 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01 周年,青年干部与“时间长河”的相遇定能从中汲取“中国智慧”,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真正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推荐访问:历史 引向 读后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备案号:豫ICP备16002908号-1

Copyright©2024小目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