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党员干部观看《国家监察》观后感范文汇总6篇

党员干部观看《国家监察》观后感范文汇总6篇

2023-11-01 17:30:27

党员干部观看《国家监察》观后感范文汇总6篇

党员干部观看《国家监察》观后感范文汇总篇1

  一屋子全是钱,专设“超市”藏匿赃款!面对两亿多现金,他说不敢花……

  13日晚,反腐专题片《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播出。该集大篇幅披露金融领域一起影响极其恶劣、教训极其惨痛的案件——赖小民案。

  赖小民,华融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他曾手握金融资源权力,却大搞幕后交易、大肆侵吞国有金融资产。

  收受现金上亿专设“超市”藏匿赃款

  片中透露,赖小民案查清的违纪违法数额、危害程度、犯罪情节、犯罪手段,让人触目惊心、瞠目结舌。赖小民案调查过程中,专案组在北京某小区发现了赖小民藏匿赃款的一处房屋,里面有多个保险柜,存放的现金达两个多亿。赖小民为了逃避调查,要求行贿人用现金交付。收钱后,他自己开车来这处房屋,亲手把现金放到保险柜里,路上还会特意多绕几圈,以防有人跟踪。他和一些关系密切的知情人之间,说到这处房子都是用暗语,管它叫做“超市”。

  房产、名车、字画……赖小民已收到麻木

  这两亿多现金只是赖小民违法所得的一部分。他还收受大量房产、名车、名表、黄金、字画。他的违法所得最终数额还需经司法机关认定,但无疑将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干部监督室副主任陈清浦介绍,金融领域资金密集、资源密集,一个融资就达到几十亿,赖小民也知道自己的“价格”,他知道他能给人带来多大的好处。

  “接触的老板都是动辄几个亿、几十个亿、上百亿的,给点钱对他来说小菜一碟。有时候老板买了好多房子,就张口跟他要一套,老板都无所谓;或者我喜欢开这种车,说留在我这吧,当时非常麻木了。”赖小民回忆自己的索贿行为时,如此说道。

  赖小民独断专行食堂大厨都要安排自己人

  赖小民在华融独断专行的程度,也超乎想象。按规定,国有企业的“三重一大”事项必须上党委会集体决策,但赖小民经常自己直接拍板,听不进任何反对意见。华融国际原董事长汪平华:在自己内部集团发展,你想获取多大资源支持,都是老赖一支笔说了算。

  赖小民用手中的人事权,排挤异己、任人唯亲,将国有企业当作自己的私人领地。赖小民是江西瑞金人,从管理层到食堂大厨,很多岗位他都安排了自己老乡圈的人。“党委书记、董事长、法人都是我一个人挑,纪委书记是我的党委委员,我的部下,他很难监督我。”没有有效制约,在一片吹捧声中,赖小民更加忘乎所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三监督检查室副主任李中华说:“内部、外部的监督全部失效,多因一果,导致‘赖小民案’影响极其恶劣、教训极其惨痛。”

  华融公司的问题在其他金融企业也不同程度存在。新一轮派驻机构改革向15家中管金融企业直接派驻纪检监察组,正是针对发现的监督薄弱环节对症施策。

  过去几年里,15家金融企业移送司法的案件总共只有10起,而派驻改革不到一年,已经移送近20起。

党员干部观看《国家监察》观后感范文汇总篇2

  反映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成效的五集纪实专题片《国家监察》正在热播。作为一名从检察院转隶到纪委监委的干部,作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亲历者,结合专题片,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感受

  一、顶层设计的制度优势。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郭海涉嫌严重违纪、失职渎职案各部门重复调查、欠拖不决的尴尬局面,充分暴露了之前监察范围过窄、反腐败力量分散、纪法衔接不畅等体制机制的弊端。

  这些弊端的产生,既涉及各部门职能定位不准的问题,也涉及案件管辖权不明的问题;既有纪律层面的问题,也有法律层面的问题,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管辖权争议和法律调整滞后等问题,如果执纪执法部门照本宣科,往往会使一些违纪违法分子被归为“盲点”或进入“公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举旗定向,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统筹谋划,作出顶层设计,通过先试点再普及的举措,全面推动监察体制改革稳步发展。至2018年2月,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全部组建完成,纪委监委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既优化整合了办案资源配置,又加强了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既填补了制度漏洞和监督空白,又彰显了党中央以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决心和勇气。

  二、监察措施的全要素适用。贵州原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晓光严重违纪、瞒天过海、毁灭证据、对抗组织调查及贪污受贿、操纵内幕信息案的发生,在全国开启了监察法出台后,中管干部被留置审查的先河,同时也是对新组建的监察委员会的一次重大考验。

  如何把监察法规定的12项调查措施,全方位全要素的适用于审查调查全过程,如何把握党纪政务处理的方式,如何固定扎实证据,如何把证据的取得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进程,如何体现以审判为中心的取证意图,如何实现纪法衔接,法法衔接的无缝对接,如何实现查办案件的政治效果、纪检效果和社会效果等等,这一切的一切,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挑战。

  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有幸成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参与者和见证人。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必须要加强学习,努力补齐短板,摒弃以往陈旧的执法理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深化运用“四种形态”,规范适用调查措施,以时不我待的精神面貌全身心的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去。

  三、监察监督的震慑威力。全国人大原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委原书记秦光荣的投案自首不是个例,而是随着反腐败压倒性态势逐渐形成,即政策感召之下的结果,也是监察体制改革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体现。

  我们的原则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而不是要把人一棍子打死。很多党员领导干部未能把持住自己,在生活上贪图享受、爱慕虚荣,未能抵住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在糖衣炮弹弹面前丧失了自我,亦或是为了亲属朋友所托,为了所谓的面子、政绩,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从而在违纪和违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无法自拔,究其原因还是在党性方面出了问题,丧失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忘了初心、失了本心。

  面对迷途知返、认错悔罪的违纪违法对象,我们一定要体现政策给其出路,并综合考量当事人的违纪违法情节,配合调查的态度、认罪悔罪表现,依纪依法作出相应处理,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组织的严管与厚爱。这是我们实现惩治极少数教育大多数的目的,也是深化监察体制改革的本义和初衷。

党员干部观看《国家监察》观后感范文汇总篇3

  近日,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反映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成效的五集纪实专题片《国家监察》第一集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媒体注意到,贵州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晓光,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艾文礼,云南省委原书记秦光荣等多名省部级干部在本集中出镜忏悔。

  “猛料十足”,这是《国家监察》第一集播出后很多观众的感叹。没错,专题中的大量案件细节均为首次披露。通过这些细节,公众对贪腐的严重危害有了直观具象的感知,对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诉求无疑会更加强烈。

  片中披露,王晓光家中有一间房子堆满了茅台酒,数量达到四千多瓶。落马前,王晓光觉得家里名酒太多不安全,为了销赃,他把年份茅台酒分批倒入了自己家里的下水道。看到王晓光弯着腰在卫生间里倒这些酒,他的妻子感叹:扔也扔不掉,喝也喝不了,送也送不完,倒也倒不尽,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艾文礼则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之后第一个主动投案的中管干部。自首时,艾文礼带来了三个箱子,其中有行李箱也有纸箱,还有编织袋,这些物品都是他过去收受的一些涉案款物和其他的礼品、礼金。工作人员对涉案物品逐一清点、登记、拍照,足足用了一整天的时间……

  当年王晓光们的肆无忌惮、巧取豪夺让人触目惊心,而其在案发后自我剖析中袒露的贪腐心态则发人深省。媒体梳理发现,“贪欲”、“心存侥幸”、“心理失衡”是王晓光们忏悔的三大关键词。从这些关键词中正可以找到贪官堕落的密码,也可以发现反腐防腐的逻辑。

  没有贪欲就不会逾越底线。云南省委原书记秦光荣出身农家,自走上领导岗位后,就从未停止收受红包礼金;贪腐时以为只有天知地知,直至落马前仍然心存侥幸,艾文礼一度认为自己马上就要退休,幻想:“中央对到退休的会不会网开一面?”“心理失衡”的心态在贪官中很普遍也不难理解,目睹富豪一掷千金已经心生艳羡,如果身边还有人因权力而致富,自然更难以做到心如止水。

  对于落马官员的忏悔,社会当然不能仅仅停留在观表象、看热闹。《国家监察》中披露的多个案例,因其真实、鲜活会在官场上产生强烈的警示作用,同时更为国家完善惩防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人非圣贤,一些官员有非分的欲望,或者心存侥幸,并不是一件多么值得诧异的事情,但一个起了贪念、心存侥幸的官员,到事实上的贪腐犯罪,这中间还有很大的距离,问题的关键在于拿什么阻隔官员去跨越这样的距离?还是习近平总书记阐释得最为透彻:预防腐败最重要的是构建不敢腐也不能腐的机制。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就是建立这种机制的重要内容。将公权力真正关进制度的笼子、保障公权力真正服务于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决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自我净化,必须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国家监察》专题片中,篱笆越扎越紧、伸手必被捉的图景显示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成效和威力,也让全社会对反腐败斗争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也始终离不开公众的关注和支持。《国家监察》专题片的热播,充分反映了公众对反腐败事业的热忱,这种热忱显然也是持续推进反腐的力量之源。

党员干部观看《国家监察》观后感范文汇总篇4

 

党员干部观看《国家监察》观后感范文汇总篇5

  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反映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成效的5集纪实专题片《国家监察》,于1月12日至16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8点档播出。专题片共5集,分别为《擘画蓝图》《全面监督》《聚焦脱贫》《护航民生》《打造铁军》。

  1月12日晚,专题片第一集《擘画蓝图》播出,该集专题片披露了艾文礼主动投案自首的诸多细节。

  专题片介绍,2018年7月1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接待了一个特殊的来访者。他是专程从石家庄来投案自首的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艾文礼。这是监察体制改革之后,第一个主动投案的中管干部。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人员顾桧介绍,有三层因素可能影响到了他。第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的高压态势,给艾文礼心理上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和巨大的冲击;二是中央纪委一直紧盯着河北的政治生态,陆续查处了一批在重要岗位上的中管干部,这就给艾文礼心理上造成一种更大的恐慌和畏惧;三是党的十九大之后,特别是中央很快推开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了权威,整合了资源,健全了体制。

  专题片介绍,艾文礼先后4次主动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交代有关问题。他当时主动投案的情形,工作人员记得十分清楚。

  顾桧介绍说,带来了三个箱子,其中有行李箱也有纸箱,还有编织袋,这些物品都是他过去收受的一些涉案款物和其他的礼品、礼金。他逐一地把这些物品都一件件交到我们手上,然后摆在桌上的时候,大概占据了桌子的有一半以上。

  按照程序规定,涉案款物必须逐一清点、登记、拍照,这个工作用了一整天时间,最后由艾文礼签字确认。

  “那种滋味真的是叫无地自容。”艾文礼在专题片中说,“那是我拿的一生当中最沉重的一支笔,不知道有多重,签上我的名字。一个是羞,一个是悔。”

  专题片介绍,上交涉案款物的同时,艾文礼也主动交代了自己的违纪违法行为。艾文礼曾经暗示某老板,退休后想到北京和孩子一起住,该老板立即出资两千多万,在北京一处小区为他购置了两套房产。后来,看到党中央的反腐败力度,艾文礼害怕被发现,把这两套房子又退给了该老板。2014年下半年,中央巡视组对河北进行了巡视,艾文礼更加感到不安,有了自首的想法,但又心存侥幸。

  艾文礼说:“当时就心里很忐忑,也很焦虑,那时候就想着要投案自首,我那个时候就有这个想法,还是有侥幸心理。觉得那时候我马上该到退休年龄了,中央对到退休的会不会网开一面。”

  专题片介绍,实际情况证明,在问题面前并没有“网开一面”之说。巡视结束后,梁滨、景春华、周本顺、张越、杨崇勇等河北省委原常委班子成员相继落马。艾文礼内心斗争更加激烈,既觉得迟早纸里包不住火,又瞻前顾后,下不了自首决心。

  艾文礼在专题片中说:“名声,除了考虑自己的名声之外,对孩子也是一种愧疚。我的过错给他们造成将来(后果),这想的都是比较多的。”

  专题片介绍,2018年1月正式退休后,艾文礼在家仍然忐忑不安地观望着反腐败形势,内心希望党的十九大后反腐败力度会弱下来。事实却恰恰相反,十九大之后,包括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杰辉等中管干部相继被查,河北也再次被列为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的省份。

  “特别是十九大之后,落马的一个接一个,这也是一种震慑。当时就是吃不好、睡不好。我也把我自己的这些事儿也捋了捋,我觉得跑不了,不能再有侥幸心理了。”艾文礼在专题片中说,“越来越感到我这条路走的是对的,我也想给像我有这种心态的人起一个作用,要相信组织,不要自己总有那种侥幸心理了,要主动地投案自首。”

党员干部观看《国家监察》观后感范文汇总篇6

  1月12日央视一套播出专题片《国家监察》,齐鲁交通海阳运行调度管理分中心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等方式认真收看,引发观看热潮。

  《国家监察》专题片介绍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背景和相关情况,选取近年来发生的真实事例、案例,讲述了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故事。

  专题片首播后,分中心干部职工纷纷表示要通过观看学习,牢记初心、不忘使命,苦练内功,扎扎实实依规依纪依法做好各项工作,履行好对收费站收费业务的监督、稽查职能,确保通行费应征不漏。

推荐访问:观后感 党员干部 监察 党员干部观看《国家监察》观后感范文汇总 党员干部观看《国家监察》观后感范文汇总怎么写 党员干部观看《国家监察》观后感范文汇总图 关于观看国家监察的观后感 《国家监察》观看心得 观看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心得体会 国家监察观看后心得体会 国家监察观看心得 专题片《国家监察》观后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备案号:豫ICP备16002908号-1

Copyright©2024小目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