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要点 > 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9篇

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9篇

2022-11-18 18:10:03

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9篇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  人民日报评论员:始终与人民血脉相连——一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2011年04月26日00:0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我们党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9篇,供大家参考。

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9篇

篇一: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

  人民日报评论员:始终与人民血脉相连——一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2011年04月26日00:0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建党90周年之际,重温胡锦涛总书记这一语重心长的讲话,可以更深刻地领会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本质联系,更准确地把握我们党奋斗历程的基本规律。始终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脉联系,充分把握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这是对以往经验的秉承汲取,是对时代挑战的积极回应,更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根本要求。历史中蕴藏着走向未来的智慧。近日出版的《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汇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推动全党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读本。这部重要读本揭示了群众工作深刻的思想渊源,总结了群众工作丰富的实践内涵,提出了群众工作峻切的时代要求。它告诫我们,只有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出发,才能深刻理解“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才能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其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是其政治主张与执政理念。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把党与群众的关系,比之如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和土地。回望90年峥嵘岁月,历史阶段不同,但“群众观点”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宗旨,“群众立场”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要求,“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坚守。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成长为7800万人的执政党的决定性因素。人们常说,延安革命根据地政权“是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淮海战役“是人民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改革开放“是适应人民愿望、根据群众创造搞起来的”。这充分证明,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我们的事业才能顺利推进;只有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戴,党的领导地位才能巩固和加强。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的群众工作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面临不少新挑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这些问题损害了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更会影响党和人民各项事业的发展。在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全党同志务必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危机意识,深刻认识“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深入贯彻中央“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战略部署,认真学习我们党关于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从历史的经中汲取智慧,不断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汇聚起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我们一定能以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人民日报评论员:人民利益是块“试金石”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为人民谋利益,赢得人民支持,才有生命力。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更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1/7

  是我们党的鲜明政治立场,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方针。人民利益是块试金石,能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决定了我们是否坚持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否做好党的群众工作。

  长期以来,作为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得到了有效贯彻,人民利益得到维护。但也应当看到,在现阶段一些地方和干部那里,还存在群众观念淡薄、决策脱离实际、作风不扎实、违法违规问题严重、以权谋私现象多发、损害群众利益事件增多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淡忘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群众立场,没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深刻地启示我们,为人民谋利益必须始终成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和根本要求。“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干部搞特殊化必然脱离群众”,“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我们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要始终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满腔热情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重温《论党的群众工作》中的这些重要论述,回望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历史实践中的光辉历程,我们应该更深刻地懂得,只有始终为人民谋利益,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牢不可破,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无论是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还是应对“社会矛盾凸显期”挑战,都迫切要求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迫切要求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关键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注重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利于群众的就干,不利于群众的就不干,绝不能干劳民伤财、违反群众意愿的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有没有做好群众工作,能不能做好群众工作,都不妨用人民利益这个试金石试一试。看一看,我们究竟是站在人民立场上,还是站在个人、少数人立场上说话办事?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还是代表某一个人、某一部分人的利益?问一问,我们有没有对人民群众的真感情?有没有为人民谋利益?是不是在为人民掌权用权?

  人民是大地母亲,离开大地的支撑,我们飞不高、走不远。在任何时候,党员干部都不要忘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怎样实践党的宗旨。这样,我们才会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更加坚定地为人民谋利益。

  人民日报评论员:群众路线就是科学方法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环境深刻变化,社会管理领域出现新的情况,对加强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应对这些新课题、新挑战,关键就在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扎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作为党的生命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创造的一种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方法。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只有坚持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

  2/7

  断实现人民福祉,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群众路线所以是党的一种科学方法,乃是历史实践充分证明了的。“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只要我们信任群众,走群众路线,把情况和问题向群众讲明白,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任何障碍都可以排除。”“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发展我们的各项事业。”“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使各项决策既体现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又代表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既反映大多数群众的普遍愿望又照顾部分群众的特殊要求”。《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中的这些实践经验结晶,正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在历史实践中,我们党正是始终坚持了群众路线,才战胜了困难考验,取得了伟大成就。

  群众路线所以成为科学方法,就在于它能够针对变化了的实际,为我们开启智慧、开阔思路。在社会管理领域,过去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难以完全适应新变化,从根本上说就是没有坚持好群众路线这个科学方法。实践总是在发展变化的,过去再有效的方法也不可能为一切变化提供现成的答案,关键就是要开动脑筋,把群众路线中包含的精神、精髓、原理、原则等等充分灵活运用于新的实际,创造出适应新形势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来。比如,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情况下,如何密切联系群众?在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如何增进干部群众之间的信任和社会共识?在各种利益博弈加剧的情况下,如何更好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在一些干部作风不实、行为失范的情况下,干部如何更好带领群众?如果不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创新,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不会自己跑出来的。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在任何时候,做任何工作,我们都不要忘记了这一点,都要把群众路线更加自觉地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心齐气顺地干事创业。

  人民日报评论员:重大的战略任务小康的基本条件——一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一项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刻不容缓地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各地政府面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是我们党深刻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必须把握好的重点工作。

  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等为基本任务的社会管理,始终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社会管理不断打开新局面,为中国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胡锦涛总书记不久前在全国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联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刻阐述了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明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思路和方向。今年的全国两会也提出,“十二五”期间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党心民意所系,治国方略所在,充分显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都应当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力谋之、鼎力为之。

  3/7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适应我国发展新特征新变化的时代课题。今天的中国,社会变革日新月异,阶层分化,流动加速,利益多元,社会转型犹未完成,社会活力蓬勃迸发,新老矛盾叠加交织。我们用30多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道路,也让西方国家百年来不同阶段产生的矛盾在我国短期内集中呈现。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任务之重、挑战之大、难度之高,举世罕有。这就迫切要求我们的社会管理,必须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政治制度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条件。我们发展的主线是科学发展,建设的目标是全面小康,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实现统筹兼顾、公平正义、和谐有序。未来10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意义的关键期,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这就迫切要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以社会管理的创新为推手,在重要时期取得重大突破,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确保小康宏伟目标如期达成。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途径。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领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解决不好,必将影响甚至干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这就迫切要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始终牢记执政为民的思想,妥善处理好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民生问题,在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中不断增强执政能力。

  13亿人口,发展中国家,我们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社会变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实现“十二五”目标凝聚强大力量,这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神圣责任,是对民生期待的积极回应,更是中国发展的崭新契机。

  人民日报评论员:用不断创新回应变革中的新课题——二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一些基本特征。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时代发展给我国社会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新课题,只有用不断创新回应时代新课题,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才能在更高层面上实现社会和谐。

  概括起来,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有这样四个层面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在经济层面,如何妥善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在社会层面,如何妥善解决由社会领域深刻变化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在思想文化层面,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引导,更好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打下牢固思想基础。在工作层面,如何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提高社会管理能力。

  回应这些新课题,首先要有清醒的认识。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为我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打下了重要物质基础。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我们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要增强紧迫感、又要

  4/7

  长期努力。回应这些新课题,最关键也最管用的办法就是加强社会管理的创新。我国社会管理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过

  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在今天难以完全适应。社会管理创新,首先就是理念思路的创新。只有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树立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理念,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树立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理念,社会管理才能进一步与开放、动态、信息化社会环境相适应。

  回应这些新课题,还必须有创新的体制机制作保障。比如,在人口服务管理方面,建立一套能够覆盖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体系。在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设管理方面,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协商机制。在社会组织发展管理方面,建立分类发展、分类监管机制。在社会矛盾化解方面,建立主动依法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在社会治安方面,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市场经济秩序维护方面,建立社会诚信制度。在精神卫生方面,建立监测、预警、疏导、救助机制。这样,我们就能进一步推动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时代总是在发展变化,社会矛盾问题的发生有其特点,社会管理也有其规律。只要我们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管理规律,用创新的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就一定能够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在“最大限度”中增强社会凝聚力——三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要求。

  在民生、幸福、稳定成为“十二五”热词的语境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从社会活力、和谐稳定的战略高度审视社会管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理论的丰富深化,也是对我们党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一大创新。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在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价值理念已经或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城乡、地区、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群众利益诉求呈现差异化、多样化的特征,利益矛盾日渐突出;随着经济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进步,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使得形成社会共识的难度加大。如何主动适应这种深刻变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又保持和谐稳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时代命题。

  一些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国民收入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提升的时期,往往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人们心理容易失衡的时期。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避免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凝聚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它不仅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实现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也是我国现代化顺利推进的必要保证。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主体。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的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今天,面对人民群众的不同利益诉求和多元思想文化,通过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协调社会关系、

  5/7

  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就能够不断实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增强社会凝聚力。

  握指成拳,众志成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让群众收入更多一些,安全感更强一些,幸福指数更高一些,就能够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积聚强大力量。

  人民日报评论员: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四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民的创造力量;党的全部执政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我们干事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明了社会管理的实现路径和根本遵循。

  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保证社会管理的正确方向;只有始终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不断开创社会管理的新局面。

  现实中,一些社会管理之所以得到群众的支持,根本原因是群众工作做得好;一些社会管理之所以得不到群众的理解支持,甚至引发矛盾冲突,根本原因是群众工作没有做好。比如,有的社会管理,出发点就不端正,不是真诚为群众谋利益,而是掺杂着部门利益、少数人的利益;不是考虑怎么让群众方便,而是考虑自己管起来怎么省事。有的社会管理,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引起群众反感。

  实践表明,任何一项社会管理任务,如果没有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离开了富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就很难取得良好效果。当前,社会管理在新形势下面临新挑战,出现了思想舆论统一难、各方利益协调难、矛盾纠纷化解难、流动人口管理难、突发事件处置难、基层基础建设难等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才能在新形势下富有实效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如何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这八个“进一步”,是当前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重点,围绕的是一个中心词“群众满意”,指向的是一个目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它要求我们必须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贯彻于社会管理始终,把群众工作渗透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讲,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使群众利益得到充分保障,群众意愿得到充分尊重,群众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就一定能够始终保持社会管理主动性、创造性,并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不断夯实根基、充实血脉、壮大力量。

  6/7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新格局”中做好大文章——五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艰难而创新的实践探索——这些重要判断,真实反映了我们正在进行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任务的基本属性,也深刻提醒着全党和全国人民:加强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既不能单兵突进,也不能因循守旧,更无法一蹴而就。只有依靠全党努力,整合管理资源,才能破解“复杂”“艰难”,促进社会和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61年新中国建设,32年改革开放,十六大以来社会建设的加速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格局。这一格局是党的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统一。实践证明:切实抓好社会管理,党的领导是根本,政府负责是关键,社会协同是依托,群众参与是基础,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四种作用不可替代。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更加注重“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的执政理念,更加注重发挥社会各方的协同作用,更加注重拓宽群众参与的渠道路径,在体制机制创新中锻造更加适应时代需求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新的形势,对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社会管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是一次全面考验和提升。社会管理工作点多面广、涉及量大,加之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多样多发,流动人口和特殊群体管理问题突出,信息网络建设面临挑战,这既是社会管理的薄弱环节,也是党和政府加强社会管理的创新空间。加大前瞻性、系统性和持续性研究,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管理规律,科学制定社会管理大政方针;不断提升党和政府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才能统筹调度社会资源,切实维护人民利益;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才能回应民生期待、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公平正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力量在基层,基础在群众。社会管理的新局面,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非但不能缺少社会力量,相反,还要高度重视并善于调动,积极导入社会管理与服务中。只有既强化党政领导又重视社会合力,让社会发育和发展同步前进,拥有强大群众基础的社会管理,才会更具针对性,体现有效性。事实证明,当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得以强化,当各类社会组织的服务社会能力得以增强,当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得以健全,才能有效协调利益群体的各种关系,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天地交,而后能成化育之功;上下交,而后能成和同之治。”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只有在社会管理新格局中,各种力量协同作战,才能创造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也只有全党共同努力、狠抓落实,才能切实完成这项重大战略任务。

  7/7

  

  

篇二: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

  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大工作与群众工作的联系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保障群众权益。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工作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自觉坚持党的领导,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结合起来,把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与群众工作结合起来,在提高思想认识、坚持群众路线、围绕发展大局、维护公平公正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一、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给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课题。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党中央、省委、市委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作出了一系列部署。

  市委作出的关于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就充分认识重要意义、健全和完善制度机制、探索和创新方法、加强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就我市在群众工作中面临的形势来看,一方面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临沧呈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新的挑战: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发展的任务艰巨;民族众多,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任务艰巨;地处边境,边境管控的任务艰巨;一些民生工作和社会稳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还很突出等。我们要把握市情、了解民意,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是相互联系统一的。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抓住和用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推进事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的重要性,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围绕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任务,充分发挥人大工作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大工作与群众工作的联系,为

  实现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目的发挥积极作用。

  二、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人大工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地、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这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党的群众路线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确立的一条根本工作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具体体现在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之中,要求我们要站稳群众立场、树立群众观点、深厚群众感情、维护群众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立场,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竭动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各级人大代表产生于人民群众、来自于各行各业,人大工作具有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法律性、基础性、广泛性的优

  势。我们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人大常委会联系人大代表的优势,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贯穿在人大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深入基层、联系实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尊重群众、依靠群众,真实反映群众愿望;了解民情、关注民生,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建立机制、创新方法,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正确把握和妥善处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大工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落到实处。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我市农村产业大力发展,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强势推进,“三个一百”任务圆满完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是,临沧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市情没有改变,群众脱贫致富的需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主要矛盾没有改变,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经济总量小,发展质量不高,发展水平不充分,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扶贫开发任务艰巨,边境维稳形势严峻等困难。发展仍然是解决临沧所有问题的关键,加快发展、科

  学发展仍然是临沧最硬的道理、最大的政治、最重的任务。我们要按照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把发展作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基础性、长期性、关键性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顺应各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当前,我们面临着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大机遇,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建设“一带、两区、四通道、六大产业”的“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提出了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和全面实施新家园行动计划,这是加快临沧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符合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需求。我们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市第三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来谋划和推进人大工作,做到把握精神、融会贯通、结合职能、深入研究,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在桥头堡建设规划、发展战略布局、重大建设项目、边境维稳开放、保护生态环境、社会保障落实、“两个决定”实施等方面提出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使人大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相适应,努力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奋斗目标,为全市广大人民群众谋求更快的发展、更多的利益、更大的福祉,不断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四、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加强人大工作与群众工作的联系

  孔子云:“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这应该是人们对治国理家、社会公平的朴素理想。加强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通过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工作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然而,我认为所有社会工作、群众工作应该是以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为基础,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应该是所有社会工作、群众工作的目的。现实生活中一些影响社会稳定、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

  吴邦国委员长指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人大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的职权,人大工作通过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来体现。我们要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作为基本要求,按照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要求,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职能。在

  审议报告、调查研究、执法检查、开展视察、决议决定等各项工作中,把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结合起来,把听取汇报与深入实际结合起来,把宏观监督与微观监督结合起来,把人大监督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代表建议办理、审议意见处理、规范性文件备审、执法情况检查、典型案件督办、重大问题询问等监督工作;重视信访工作、关注贫困群体、帮扶边远山区、协调劳动关系、反映热点难点、优化发展环境、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公正司法;积极推进发展不充分、教育不平衡、卫生不充足、移民不稳定、边境不活跃、拆迁不和谐、扶贫不全面、保障不到位等问题的逐步解决,不断增强人大工作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维护社会公平公正。

  

篇三: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

  基层人民法院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指出,要“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指出:“人民法院既是国家审判机关,也是群众工作部门;人民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他们都深刻揭示了法院审判工作与群众工作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当前,人民法院群众工作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人民法院要坚持把群众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基层人民法院,要发挥自身处于审判工作第一线,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提升司法公信力和司法群众满意度。

  一、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内涵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成分组成、群众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形势给人民法院群众工作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人民法院群众工作的内容不断丰富,人民群众对司法的需求不断丰富发展,由简单的期待工作判决到更加关注自身合法权益、更加关注程序正义、更加期待司法亲民便民。人民法院群众工作的难度显著加大,从司法审判实际看,当前社会矛盾纠纷呈现纷繁复杂的趋势,表现为矛盾冲突群体化、诉求表达复杂化、行为方式激烈化,人民法院化解纠纷的

  1

  难度愈来愈大,同时涉诉上访等也愈来愈多。人民法院群众工作的环境趋于复杂,当前舆论环境逐步宽松,特别是伴随论坛、博客、微博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借助网络舆论对司法施加压力的现象,恐怕会导致舆论审判、新闻审判的恶果。

  人民法院群众工作是指人们法院在履行审判工作职责的过程中,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服务群众、积极依靠群众、有效引导群众,依法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满足群众司法需求的工作。面对新形势群众工作呈现的新特点,基层人民法院要对群众工作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才能正确把握群众工作的方向,将群众工作落到实处。法院群众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一)司法性质是法院群众工作的根本属性。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履行的是国家的司法权,人民法院在履行职权过程中,必须要始终贯彻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但是,人民法院无论是在履行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还是调节民商事纠纷、促进经济发展,支持、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或是执行案件的职能,都属于司法性质的,那么,人民法院的群众工作也应是具有司法性质的。

  (二)广泛性是法院群众工作的重要特征。一方面法院审判工作涉及刑事、民事、行政等方面审判,涉及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种角色的社会成员,牵涉的利益诉求亦多种多样;另一方面审判工作的全过程,从收案立案、案件审理到案件执行,已经可

  2

  能的涉诉信访案件的处理,都要做具体细致的群众工作,基层人民法官要擅于运用法律、政策和社会伦理去引导群众、化解群众的矛盾纠纷。

  (三)针对性是法院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司法审判的基本目标是“案结事了、定纷止争”,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法院的群众工作要提高针对性,做到分类指导、有的放矢,不同类型的案件、不同性质的矛盾纠纷,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当事人,要有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群众工作方法。对先进城市的当事人,要更加注重法规政策的解释,更加重视程序的完备规范,而对于偏远地区的当事人,除了法律政策的宣传教育,还要辅以道德伦理、宗族传统的影响。

  二、当前基层法院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基层人民法院在继承“马锡五审判方式”等人民法院优秀群众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不断完善和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提出能动司法的崭新理念,适应新形势对人民司法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涌现出一大批詹红荔一样的群众工作先进人物。但是,当前基础法院群众工作中依然存着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树立群众观念不够深入。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是我党的群众路线和我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也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根本要求。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宗旨要求法院干警牢固树立群众观念,但是部分基层法院干警群众观念淡漠,工作中不

  3

  愿深入到群众中去,忽视群众疾苦,对群众的诉求往往理解不深,重视不够。

  (二)服务群众意识不够牢靠。部分基层法院干警缺乏敬业精神和工作热情,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够牢靠,工作推诿拖拉、躲闪回避、敷衍塞责,回避矛盾和问题,工作效率不高。出现根据关系和人情办案,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司法腐败已经一起强烈的社会关注。

  (三)群众工作办法不够有效。一些年轻干警从“校门”便进“院门”,虽然理论功底强,但缺乏实际群众工作历练,不善于将法学理论与群众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不善于通过多种多样的群众工作调解、协调案件,达到案结事了的目的;一些法院干警和个别领导对涉法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缺乏通过丰富多彩、灵活有效的群众工作来消解的能力,往往是被动应付,效果不佳。

  (四)群众工作体系不够健全。群众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与审判工作是同一的、相辅相成的,当前基层法院群众工作体系不够健全,限制了群众工作的深化发展。例如当前法院的各项考核指标中,偏重审判效能考核,忽视群众工作绩效考核,奖惩机制没有全面建立,对引导加强群众工作的导向性不够强。

  三、新形势下基层法院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司法的根基在人民,司法的对象是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是实现司法为民的根本保证。要从思想观念、能力建设、方法措施和制度体系等方面着手,落实司法为民宗旨,推进新形势下基层人

  4

  民法院的群众工作。(一)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把群众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

  位置基层人民法院干警要牢记司法为民的宗旨,充分认识到自己

  既是司法工作人员,也是群众工作人员,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主动倾听群众呼声,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及时了解群众疾苦,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在审判、执行工作中,既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又理顺群众情绪、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把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的要求落到实处,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群众就会对法院工作理解和支持。

  (二)切实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打牢开展群众工作的基础推进群众工作,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是关键。基层人民法院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干警群众工作能力,打牢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要提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学会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提高案结事了的能力,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解决好群众普遍关注、社会反映强烈的“打官司难、申诉难、执行难”等突出问题,推动“案结事了”,实现法律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要提高裁判公信力,要提高干

  5

  警业务素质,增强干警理论素养,加强办案过程中的说理过程,让正义不仅得以实现,还要能够及时地实现,用老百姓能够看得见、听得懂的方式实现。

  (三)全面落实群众工作措施,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要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司法能动作用,变独立型司法为协作型司法,完善“繁简分流”的社会机制,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社会合力;变就案办案型司法为息诉止争型司法,增强化解纠纷的司法能力,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变神秘型司法为公开型司法,统筹推进立案公开、庭审公开、执行公开、听证公开、文书公开、审务公开,夯实人民司法的群众基础。以群众答应、人民满意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为导向,不断改进司法服务,扩大司法公开,积极推行诉讼指导、院长接访、法官进社区、诉前调解、司法救助等便民措施,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以当事人听得懂、想得通、好接受的方式提供司法服务,增进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的认知、理解、信任和支持。(四)建立健全群众工作制度体系,推动基层法院群众工作迈上新台阶群众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离不开好的制度保障。要逐步建立健全深化群众工作的制度体系,形成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健全完善涉诉民意沟通表达机制,完善法院领导干部基层调研制度、健全法院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制度,掌握基层实际情况,倾听

  6

  基层群众呼声,直接了解和解决涉诉群众反映的问题。健全完善司法监督机制,认真落实法官任职回避制度和防止内部人员干扰办案制度,自觉主动地接受案件当事人、社会舆论和人大监督。建立群众工作激励奖惩机制。对群众工作做得好的,受到群众欢迎,群众满意度高的部门和干警,给予奖励,对群众工作做得不好,引起群众非正常上访的要给予处罚。通过奖惩机制,激发干警群众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群众工作考核制度。将群众工作作为各部门业绩纳入法院年度目标考核管理,对部门群众工作进行年度考评,推动各部门及法院干警更加重视群众工作,将群众工作与审判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1.在维护群众利益上狠下功夫。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始终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切实运用好“严”的一手的同时,真正运用好“宽”的一手,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抗。切实抓好涉及民生的民事、行政案件审判工作,全力维护好涉诉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和改进执行工作,在充分挖掘法院内部潜力、加大执行工作力度的同时,建立健全执行威慑联动机制。加大涉诉信访工作力度,在法律、政策尺度内积极帮助上访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其息诉罢访;对少数以表达诉求、维护权益为名违法上访、聚众滋事的人,依法予以处理,切实维护涉诉信访工作秩序。

  2.在有效解决纠纷上狠下功夫。深入细致地做好当事人的法律释明和思想疏导工作,使当事人正确理解法律和政策,知晓人民法院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从而理解和支持人民法院工作。加强对当事人的诉讼指导工作,使当事人形成合理的诉讼预期,充分表达诉讼意愿,诚实有序地进行诉讼。切实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原则,加强诉讼调解工作,深化诉前调解和诉调对接工作。大力参与社会建设,深

  7

  化和谐共建工作,充分调动基层社会组织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积极性,促进其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加大对诚信缺失行为的司法制裁力度,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全社会增强法治意识;抓好司法建议工作,提高司法建议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3.在确保司法公正上狠下功夫。正确处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既重视实体公正,又重视程序公正;既纠正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又纠正重程序轻实体的倾向。正确处理法律公正观与群众公正观的关系,既不能突破法律底线,违法办事;也不能无视群众呼声,机械执法。正确处理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关系,通过勘验现场、深入走访等方式,查找案件真实情况,努力使法律事实最大限度地接近客观事实。正确处理个案公正与普遍公正的关系,切实通过个案公正彰显普遍公正。

  4.在优化司法形象上狠下功夫。要忠于职守,依法积极履行法定职责,坚决杜绝不作为、乱作为、随意作为的现象,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切实保护。要甘当公仆,努力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改进司法作风,自觉做人民的勤务员。要文明司法,充分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尊严,做到态度公允、举止文明。要清正廉洁,切实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5.在加强教育培训上狠下功夫。建立符合人民法院工作实际、具有人民法院特色的教育培训与考核、奖惩、晋升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法院干警群众观念的教育和群众工作本领的培训。加强对法院干警特别是法院领导干部处置涉诉突发事件的培训,使他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群众心理、社会心态,增强做好特殊状态下群众工作的本领。注重运用典型案例教育法院干警,特别是要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能手现身说法,使法院干警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学会与群众打交道,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6.在改善司法环境上狠下功夫。自觉把人民法院群众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重要部署、重要工作、重大问题及时向党委报告,争取重视、关心和支持。坚持正确的宣传导向,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使人民群众更加理解和支持人民法院工作。对社会关注的案件,要主动发布信息,让群众了解真实情况,监督办案过程,从源头上防止负面涉诉舆情的发生。突发涉诉事件发生后,要在搞好现场处置的同时,及时由

  8

  具有权威身份的人员发布权威信息,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建立健全网络民意沟通机制,通过加强联系与对话,倾听和回应网民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化解少数网民对人民法院的不满情绪。

  四、健全完善做好新形势下人民法院群众工作的司法机制

  1.健全完善涉诉民意沟通表达机制。完善法院领导干部、上级法院部门基层联系点制度,定期深入联系点了解情况,推动工作。完善法院领导干部基层调研制度,掌握基层实际情况,倾听基层群众呼声。建立健全法院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制度,面对面地与涉诉群众交流,直接了解和解决涉诉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工作,主动、经常、深入地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人民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健全完善司法公开机制。统筹推进立案公开、庭审公开、执行公开、听证公开、文书公开、审务公开,形成全面公开、全程公开、实质公开的工作态势。着力抓好案件信息查询工作,让当事人更加全面、及时、快捷地了解案件信息;着力抓好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同步记录、同步显示工作,切实增强庭审的透明度;着力抓好生效裁判文书互联网发布工作,稳妥有序地提高生效裁判文书公开的比例;着力抓好群众旁听庭审工作,确保公民持有效证件即可旁听开庭;着力抓好庭审直播工作,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适时选择一些社会关注度高、具有法律适用指导意义、有利于法制宣传教育的案件进行庭审直播。

  3.健全完善司法民主机制。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增加人民陪审员数量,优化人民陪审员结构,扩大参审案件范围,保障参审权利实现。构建基层司法服务网络,聘请乡镇、社区一些德高望重、热心服务、能力较强的人员担任司法协理员,协助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执行工作。凡是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法院工作全局的重要司法政策、司法文件和司法改革举措,在出台前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4.健全完善司法便民机制。深入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按照一体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推广“门诊式”诉讼服务模式,不断提高诉讼服务中心的工作水平。大力推行巡回审判制度,扩大巡回审判案件范围,提高巡回审判案件比例。抓好小额

  9

  案件速裁机制试点工作,充分发挥简易程序的功能,不断提高诉讼效率。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加强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的衔接协作,努力帮助涉诉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5.健全完善司法监督机制。切实增强接受人民监督的意识,积极地而不是消极地、真诚地而不是应付地、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人民的监督。全面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认真落实法官任职回避制度和防止内部人员干扰办案制度。细化案件审判和执行的操作规程,切实规范案件审判和执行各个环节的司法行为。加强司法责任体系建设,建立审判督察工作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进行查究。

  6.健全完善基层司法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审判管理工作,强化正确的审判工作导向,最大限度地把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完善基层司法方式,大力推广“陈燕萍工作法”,健全案件繁简分流和多发类型案件快速联动处理机制,提高基层审判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效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有关方面的支持,努力解决案多人少矛盾,不断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切实提高干警待遇,为基层法院群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0

  

  

篇四: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

  在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全党同志务必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危机意识深刻认识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深入贯彻中央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战略部署认真学习我们党关于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从历史的经验中汲取智慧不断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汇聚起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

  始终与人民血脉相连——一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建党90周年之际,重温胡锦涛总书记这一语重心长的讲话,可以更深刻地领会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本质联系,更准确地把握我们党奋斗历程的基本规律。始终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脉联系,充分把握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这是对以往经验的秉承汲取,是对时代挑战的积极回应,更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根本要求。历史中蕴藏着走向未来的智慧。近日出版的《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汇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推动全党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读本。这部重要读本揭示了群众工作深刻的思想渊源,总结了群众工作丰富的实践内涵,提出了群众工作峻切的时代要求。它告诫我们,只有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出发,才能深刻理解“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才能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其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是其政治主张与执政理念。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把党与群众的关系,比之如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和土地。回望90年峥嵘岁月,历史阶段不同,但“群众观点”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宗旨,“群众立场”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要求,“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坚守。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成长为7800万人的执政党的决定性因素。人们常说,延安革命根据地政权“是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淮海战役“是人民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改革开放“是适应人民愿望、根据群众创造搞起来的”。这充分证明,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我们的事业才能顺利推进;只有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戴,党的领导地位才能巩固和加强。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的群众工作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面临不少新挑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这些问题损害了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更会影响党和人民各项事业的发展。在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全党同志务必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危机意识,深刻认识“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深入贯彻中央“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战略部署,认真学习我们党关于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从历史的经验中汲取智慧,不断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汇聚起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我们一定能以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摘自《人民日报》2011.4.26)群众工作检验执政水平——四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能否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本领,决定了我们能否在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中,始终保持和扩大这一优势,决定了我们在新形势下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群众工作贯穿于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是一项全局性、经常性的工作。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光喊口号是不行的。“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只有切实提高群众工作的本领,动真感情,拿硬措施,找到做好群众工作的“船”与“桥”,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群众工作的本领,是做好全局性、经常性工作的本领,也是实现党的根本宗旨的本领,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根本来源。夯实执政基础、提升领导水平,必然要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从“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让群众讲话的方法”到“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新的团结”;从“老老实实调查研究,老老实实听取群众的意见,老老实实改进工作”,到“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注重运用现代科技”《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中这些论断,既是立足具体时代的工作实,践,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升华。正是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我们党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赖,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伟大成就。无论实践如何发展变化,这些规律性的认识,都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遵循。我国正处于战略机遇期、改革攻坚期,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充分激发各方面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中,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妥善协调和处理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切;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中,寻找与群众交流沟通的共同语言,拉近与群众的思想感情距离,都需要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高群众工作的本领。与过去相比,今天我们拥有的经济实力和财力大大提高了,我们掌握的各方面资源大大增加了,我们可以运用的科技手段大大丰富了,这些理当使我们在把握群众所思、解决群众所忧、满足群众所盼上,有更大决心、更多智慧、更多方法。如何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满足群众利益需求?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畅通群众表达渠道?如何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法规,提高群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这些都是考验我们群众工作本领、检验执政能力的时代课题。“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群众工作的本领,决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只有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改进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才能增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摘自《人民日报》2011.4.29)群众路线就是科学方法——三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环境深刻变化,社会管理领域出现新的情况,对加强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应对这些新课题、新挑战,关键就在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扎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作为党的生命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创造的一种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方法。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

  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只有坚持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实现人民福祉,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群众路线所以是党的一种科学方法,乃是历史实践充分证明了的。“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只要我们信任群众,走群众”路线,把情况和问题向群众讲明白,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任何障碍都可以排除。“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发展我们的各项事业。”“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使各项决策既体现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又代表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既反映大多数群众的普遍愿望又照顾部分群众的特殊要求”《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中的这些实践经验结晶,正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在历史实践中,我们党正是始终坚持了群众路线,才战胜了困难考验,取得了伟大成就。群众路线所以成为科学方法,就在于它能够针对变化了的实际,为我们开启智慧、开阔思路。在社会管理领域,过去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难以完全适应新变化,从根本上说就是没有坚持好群众路线这个科学方法。实践总是在发展变化的,过去再有效的方法也不可能为一切变化提供现成的答案,关键就是要开动脑筋,把群众路线中包含的精神、精髓、原理、原则等等充分灵活运用于新的实际,创造出适应新形势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来。比如,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情况下,如何密切联系群众?在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如何增进干部群众之间的信任和社会共识?在各种利益博弈加剧的情况下,如何更好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在一些干部作风不实、行为失范的情况下,干部如何更好带领群众?如果不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创新,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不会自己跑出来的。“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在任何时候,做任何工作,我们都不要忘记了这一点,都要把群众路线更加自觉地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心齐气顺地干事创业。(摘自《人民日报》2011.4.28人民利益是块“试金石”——二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为人民谋利益,赢得人民支持,才有生命力。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更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鲜明政治立场,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方针。人民利益是块试金石,能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决定了我们是否坚持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否做好党的群众工作。长期以来,作为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得到了有效贯彻,人民利益得到维护。但也应当看到,在现阶段一些地方和干部那里,还存在群众观念淡薄、决策脱离实际、作风不扎实、违法违规问题严重、以权谋私现象多发、损害群众利益事件增多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淡忘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群众立场,没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深刻地启示我们,为人民谋利益必须始终成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和根本要求。“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干,。部搞特殊化必然脱离群众”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我们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要始终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满腔热情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重温《论党的群众工作》中的这些重要论述,回望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历史实践中的光辉历程,我们应该更深刻地懂得,只有始终为人民谋利益,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牢不可破,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无论是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还是应对“社会矛盾凸显期”挑战,都迫切要求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迫切要求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关键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注重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利于群众的就干,不利于群众的就不干,绝不能干劳民伤财、违反群众意愿的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有没有做好群众工作,能不能做好群众工作,都不妨用人民利益这个试金石试一试。看一看,我们究竟是站在人民立场上,还是站在个人、少数人立场上说话办事?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还是代表某一个人、某一部分人的利益?问一问,我们有没有对人民群众的真感情?有没有为人民谋利益?是不是在为人民掌权用权?人民是大地母亲,离开大地的支撑,我们飞不高、走不远。在任何时候,党员干部都不要忘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怎样实践党的宗旨。这样,我们才会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更加坚定地为人民谋利益。(摘自《人民日报》2011.4.27)

  

  

篇五: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

  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调研思考

  党中央提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举措。近期,我围绕“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主题,先后深入街道、村、社区、部门和企业,通过走访、座谈、明察暗访、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调研工作。通过调研,进一步加强了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和交流互进,获取了很多实情及建议,受到了心灵洗礼和教育,受益匪浅。

  一、密切联系群众与改进工作作风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三大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坚持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并坚持把这些原则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党的几代中央领导人都对群众工作有精辟论述。毛泽东同志曾用鱼水比喻党和群众的关系:“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鱼离开水是无法生存的,共产

  

  党离开了人民群众也是什么事都干不成的。”邓小平同志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和群众相对立。”__同志强调:“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拥护,就必然垮台。”__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重申:“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党最大政治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的十八大更是将作风建设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中央政治局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决定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足见新一届党中央对作风建设的高度重视。作风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密切联系群众是改进工作作风的前提,优良的工作作风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保障。健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对于凝聚民心、汇聚民意、集中民智、集聚民力,推动“中国梦”早日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二、存在问题

  

  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反映强烈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是房价高、就业难、征地拆迁难。认为领导干部在贯彻群众路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具体表现主要是脱离群众、形象工程、虚假浮夸。党员干部在党性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好人主义、形式主义、精神懈怠。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期盼和建议主要是减少行政多头管理,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改进文风、会风和接待方式。认为当前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最根本要抓住的问题是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实际的问题;减少行政审批,简化办事程序;创新体制机制。整体上讲,广大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普遍肯定,认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有了明显转变,更加密切联系群众,更加务实推动发展,更加真心普惠民生。群众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表示欢迎,认为是继承了我党优秀传统,发扬了我党优良作风,同时也对此项活动存在搞形式、走过场等方面担忧,期盼能够真正深入群众、采取实际举措、切实解决问题。

  总体分析^p,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转变作风、务实推进发展氛围日益浓厚,机制基本健全,党群干群关系良好。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牢记宗旨、恪尽职守、勤勉工作,集中精力抓发展,全心全意惠民生。但个别党员干部还存在工作不

  

  实、作风浮夸、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

  (一)理想信念动摇。有的党员干部不能全面把握、正确认识、客观分析^p世情、党情、国情,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共产主义对立起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混在一起,将建党初期、建国初期与改革建设时期割裂开来,在现实愿望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情况下,产生信念动摇和行为偏差,导致有的人入党动机不纯、做官目的不正,经不起世俗诱惑,对自身要求不严,甚至损害党的形象和群众利益。群众反映个别党员干部有为个人目的而突击入党现象,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依然存在,个别党员干部有强揽工程行为。

  (二)宗旨意识淡漠。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特权思想在一些领域和部分党员干部中依然存在,热衷于应付上级,做表面文章,对决策部署和政策落实搞变通、打折扣;干部深入基层少,群众参与决策少,解决具体问题少,以会议落实会议,靠文件应付检查;在一些服务行业和窗口单位还存在“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办事拖拉,态度粗暴,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个别决策缺乏广泛深入调研,与实际存在差距,导致干部压力过大和群众利益受损。口号工程、面子工程、牌子工程仍然存在,城中村建设管理标准亟待提升。

  

  (三)责任担当不够。个别党员干部注重利益享受,疏于责任担当,给工作造成被动甚至损失。有的不愿担当,因单位管理体制原因有“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思想,不想作为,得过且过,遇事推脱;有的不敢担当,特别是在征地拆迁、维稳信访等难点工作和棘手问题面前,经常拖时间、争利益;有的不会担当,对自己工作职责认识不明、把握不准,导致发生缺位或越位现象。一些年轻党员干部干工作摆困难要待遇,缺少创业精神和奉献意识。群众反映对于老旧小区和破产企业居民生活实际困难关心、解决的力度不够,个别职能部门有推诿扯皮现象。

  (四)创新意识缺乏。一些党员干部有“求稳怕乱”思想,凡事抱着固有思维定势不放,穿新鞋走老路,习惯于行政命令,一切按老章程办,按约定俗成的规矩办,缺乏创新激情、意识和能力;有的党员干部为了“创新”而“创新”,工作不切实际,不尊重群众意愿,不遵守发展规律,只注重形式变化,缺少在实质内容上下功夫。群众反映在项目推进、物业监管、住房保障、户籍管理等方面仍需要解放思想、不懈努力。

  

篇六: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

  群众路线专题讨论发言材料

  回顾我们党成立以来92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其中最为宝贵的一条经验,是必须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群众工作会有不同的具体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样化,群众工作内容更加丰富,群众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群众工作组织需要进一步健全。这就要求我们把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执政党的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走群众路线,做到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要始终注意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经验,从群众的意见中汲取智慧。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老老实实调查研究,老老实实听取群众意见,老老实实改进工作,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发展我们的各项事业。

  深怀爱民之心,就是要体察民情,就是要设身处地体验群众的真正情感,了解群众的真正想法,掌握群众的真实情况,确保各项方针政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集中精力,节约财力,珍惜民力,为人民群众多办事、办好事。恪守为民之责,就是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第一目标。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可能会产生一些模糊思想,认为谋划富民之策、解决群众困难是领导干部的事情,如果我们每一名党员都能从自身做起,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党的方针政策扎扎实实的落到实处,时时刻刻起模范带头作用,始终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始终认为群众利益无小事,始终能够解民忧、帮民富,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群众就不会有什么怨言难事,我们也就不会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就会越筑越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复杂局面。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尤为凸显的一点就是,群众内部利益主体、利益诉求、利益表达和维护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应地,具体的群众工作也出现了大量急需解决的新矛盾、新问题。如果处理得好,就有可能形成良性循环,让群众利益和群众工作实现互动发展;而如果处理不好,则极有可能演化为恶性循环,群众感到利益诉求得不到保障和维护,群众工作也疲于被动应付、失准失效。

  越是在群众情况复杂、群众工作难做的时候,我们就越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越需要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应当清醒地看到,我们党不仅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巨大挑战和风险,面临着长期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而且自身内部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党员队伍组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员干部队伍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面临“四大考验”的同时,我们尖锐地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大危险”,而其中最要命的危险、动摇根基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这是贪污腐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滋长的关键原因。可以说,在今天,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已然不容再有任何忽视。要增长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能力,归根到底还是要靠牢固树立群众意识、群众观念,坚决、坚持走群众路线。为民、务实、清廉,这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该反省自身,查找差距,修正错误,以更为振奋的精神和扎实的作风为人民服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如果我们脱离了群众,丢掉了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法宝,就会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只有更好地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的工作,党和人民的事业,才会无往而不胜。

  

  

篇七: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完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

  关于群众工作的重要性

  一、关于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7月1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70页

  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来自于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能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最根本的考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反复证明了的真理。

  胡锦涛:《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5年1月11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593—594页

  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6月30日),《十六大

  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535页

  保障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神圣职责,也是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

  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10年4月27日),《人民日报》2010年4月28日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由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人民内部各种具体利益矛盾难以避免地会经常地大量地表现出来。虽然人民内部矛盾是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但必须高度重视,下大气力做好工作,以激发社会活力、增强人民团结,促进党和国家事业更好发展。

  胡锦涛:《扎实做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2010年9月29日),《人民日报》2010年9月30日

  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在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2010年10月18日)

  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刻认识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带着深厚感情做群众工作,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2010年10月18日)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

  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2011年1月10日)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完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

  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2011年1月10日)

  关于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篇八: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

  共产党安身立命的根本

  ——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是共产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群众工作,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面对新的形势,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样化,群众工作内容更加丰富,群众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回顾我们党9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其中最为宝贵的一条经验,是必须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民的创造力量;党的全部执政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党的群众工作的任务、内容和对象等较之过去有很大不同,站在高起点做深、做细、做实群众工作,既要继承以往的成功经验,也必须正视新情况新问题,创新观念,改进方式。一、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政治优势就是善于做群众工作,群众路线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组织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从

  1

  一定意义上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群众路线的胜利,中国建设和改革的成就就是正确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结果。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人民群众的活动,而不是哪一个个人的活动,体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和历史的结局。现在我们与过去相比,拥有的经济实力和财力大大提高了,掌握的各方面资源大大增加了,可以运用的科技手段大大丰富了,但必须牢记,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代替人民的力量,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群众观点都不能丢、不能忘。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关键问题。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这是共产党的生命力和力量之所在。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程度,取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否得到实现、维护和发展。因此,党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与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群众路线是做好工作的根本工作路线。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推进各项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准确把握群众所思、所忧、所盼,

  2

  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中国革命和建设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是我们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赢得了中国老百姓的支持,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感动上帝”,这个上帝就是中国人民。毫无疑问,我们党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就必须继续“感动上帝”。二、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群众工作,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一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们争取奋斗的一切,都跟他们的利益有关。所以,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的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我们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首先是因为我们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办事,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党的事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正是因为共产党人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始终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明确提出党是群众的工具。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仅仅是因为“它是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明确党作为人民群众工”

  3

  具的性质,确认党是人民群众工具的观念,对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之后,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根本性的意义。邓小平讲得很清楚:“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三是要求共产党员的率先垂范。毛泽东说:“无产阶级,特别是它的先锋队——共产党,应该提起自己的无限的积极性和忠诚,成为实现这些具体目标的模范。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民主共和国的一切任务而奋斗时,共产党员应该做到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会情况,依靠群众的多数,得到群众的拥护。要做好群众工”作,就必须坚持共产党员的率先垂范作用,共产党员在日常工作中能看得出来,利益冲突时能让得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能豁得出来。没有共产党员的率先垂范,就不可能正确引导人民群众跟着共产党走,就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四是强调注重群众工作的方法。毛泽东认为:领导党与领导群众在方式、方法上是不一样的。“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工作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

  4

  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五是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总是满腔热情地支持和鼓励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总是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多次表示:“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我”们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每一项重大改革决策措施,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从群众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创造活力,这是我们党得到人民的充分信赖和拥护,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一条宝贵经验。三、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基本思路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群众工作会有不同的具体特点。随着形势的变化,我们党许多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逐渐“失灵”,即所谓“老办法不管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面对新的形势,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样化,群众工作内容更加丰富,群众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我们把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善于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增强群众

  5

  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也是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理念,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以人为本反映了党的根本宗旨的内在规定,也体现了我们执政理念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时刻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系群众疾苦,自觉把党的群众工作体现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行动中,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一要保障改善民生。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为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水平创造良好条件,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二要创新社会管理。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当前需要着力解决政府在社会领域越位、错位和缺位的问题,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公众分工负责、协作配合的社会治理机制,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三要注重社会公平。必须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

  作为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2.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关键是正确处理利益矛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特别是各方面群众利益关系十分紧要。在这种形势下积极探索正确处理利益矛盾的途径,妥善处理各个阶层、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的关键环节。首先是要坚持科学发展。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应当成为我们始终清醒坚持的方向。从根本上说,现实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靠加快发展来解决,只有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利益矛盾,路才能越走越宽。当然这种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又好又快的发展。其次是要继续深化改革。继续深化改革,就是要敢于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效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要以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为着力点,着力于建立完善利益诉求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补偿机制,矛盾调解机制,以体

  7

  制机制的力量去解决利益矛盾。再次是要加强廉政建设。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关系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关系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要始终保持查办案件的强劲势头,对腐败分子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决不让任何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的惩处。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反对特权意识特权行为,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3.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前提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推进民主政治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我们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但人民不是被动的被代表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从制度和机制上进一步确认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自己在当家作主。被民主被动地推着前行,还是主动融入民主进程,领导民主有序发展,这是我们党正在面临的重大历史选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改革中利益关系的调整极大地激发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愿望,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必然积极地介入政治过程,期望通过各种各样的政治参与来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决策,从而争取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我们党的群众工作要更多地注入民主成分,依靠群众自身的力量做好群众工作,改变群众工作

  8

  中群众一直处于被动的状况,在发扬民主和扩大民主中来做群众工作。为此,必须落实群众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的民主政治权利,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社会公益事业。同时必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能够及时、有序、充分地得到表达。积极探索在民主法治框架内,通过平等对话、沟通协商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4.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基础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也是连接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党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只有基层党组织机构健全,网络全覆盖,运作机制顺畅,发挥出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才能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落到实处。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就是要在继承和运用以往群众工作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能力。要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作为基层组织的经常性工作,按照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的要求做好群众工作。要发挥好党员在群众中的思想向导作用,党员在群众中的行为标杆作用,党员在群众中的服务主体作用,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

  9

  方法凝集群众,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党和人民的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在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党同志必须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只有我们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广大党员特别领导干部要带着感情、带着真情做好群众工作,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只有站稳群众立场,我们的工作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我们的事业才经得起任何风浪、任何风险的考验。

  10

  

  

篇九: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

  坚决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实现伟大中国梦张勇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我们要充分认识群众路线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坚持好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命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党成立9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当前,在世情、国情、党情已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国梦是我们党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是和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同步展开的一项系统工程和伟大事业,顺利推进这项伟大事业同样离不开群众路线这一法宝。只有做好群众工作,赢得了群众欢迎、得到了群众拥护、激发了群众力量,我们才能在圆梦之路上不断进步,最终让中国梦在神州大地上变为现实。可以说,群众路线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命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确保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追求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过上幸福生活,是中国梦的最终价值目标。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的价值取向。实现中国梦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就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从群众立场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各级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时时为群众考虑、处处替群众打算,保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一切依靠群众,汇聚实现中国梦的智慧和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是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人民群众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使人民群众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汇聚这些智慧和力量的重要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集思广益,这样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顺利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回顾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其中最为宝贵的一条经验,是必须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群众工作会有不同的具体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样化,群众工作内容更加丰富,群众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群众工作组织网络需要进一步健全。这就要求我们把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纵观历史,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将党和群众的关系,比之如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与土地。我们党在革命、建

  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都是通过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取得的。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就在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我们的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走群众路线,做到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要始终注意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经验,从群众的意见中汲取智慧。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老老实实xx研究,老老实实听取群众意见,老老实实改进工作,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发展我们的各项事业。深怀爱民之心,就是要体察民情,就是要设身处地体验群众的真正情感,了解群众的真正想法,掌握群众的真实情况,确

  保各项方针政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集中精力,节约财力,珍惜民力,为人民群众多办事、办好事。恪守为民之责,就是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第一目标。?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可能会产生一些模糊思想,认为谋划富民之策、解决群众困难是领导干部的事情,如果我们每一名党员都能从自身做起,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党的方针政策扎扎实实的落到实处,时时刻刻起模范带头作用,始终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始终认为群众利益无小事,始终能够解民忧、帮民富,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群众就不会有什么怨言难事,我们也就不会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就会越筑越牢。

  

  

推荐访问:高度重视群众工作 坚持人民 高度重视 群众 工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备案号:豫ICP备16002908号-1

Copyright©2024小目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