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摄影技巧论文4篇

摄影技巧论文4篇

2023-11-19 14:20:28

摄影技巧论文摄影不单单是一种技能。如果可以把它当作兴趣,就不妨就让它融入你的生活习惯。并不是一定要在帅哥、美女面前和旅途中才能派上用场,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摄影技巧论文4篇,供大家参考。

摄影技巧论文4篇

摄影技巧论文篇1

摄影不单单是一种技能。如果可以把它当作兴趣,就不妨就让它融入你的生活习惯。并不是一定要在帅哥、美女面前和旅途中才能派上用场,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做为你的拍摄对象和拍摄场景。正如那句经典口头禅:“哪里有钢琴,哪里就是我的舞台;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是我的现场!” 一部便利且强大的拍照手机可以大大提升你的创作激情。技术不是一切。只要有激情,创意和感觉就是顺水推舟、信手拈来的事。剩下的就只能靠操练了。作为兴趣,而非职业,拍好照片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一、手机摄影七宗罪

你拍的照片之所以“不好看”、“不动人”,极可能是因为你犯了以下七大错误:

1、不懂手机;

2、不懂光;

3、不懂构图;

4、没有对焦;

5、背景太脏;

6、距离太远;

7、没有创意。

二、9个快速提升魅力的手机摄影技巧

目标:

1、用手机拍出好看、且富有创造力的照片;

2、培养兴趣,攒rp、赞魅力;

3、赚外快,和未来女友/男友不期而遇!!

解决方案:介绍9个简单、实用的拍照技巧,并配合『50』多幅手机摄影作品、电影截图实例讲解。

1、了解摄影的基本元素——光(顺光、侧光、顶光、逆光、黄金时段)

光是摄影的生命。有了光,万物才有了可以被感知的形态和颜色。

拍摄前,头脑中一定要有光的概念,注意拍摄主体、拍摄位置和角度、与光这三者构成的关系,是顺光、侧光,还是顶光、逆光。用好光,创造性地用光,就要在平时的锻炼中心中有光,慢慢找到对光的感觉。

最糟糕的拍摄时间是正午,这时的光线最刺眼,对比强烈,缺乏生气,曝光很难掌握,拍摄人物时容易出现“阴阳脸”。

摄影的『黄金时段』是清晨或傍晚,这时的光线柔和,色调温暖,给拍摄主体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如果你可以做到创造性构思,清晨或傍晚的光线会为你的作品装点上一抹魔幻色彩。

2、了解你的手机(场景、人脸识别、人像美化、全景、延时曝光)

要拍出富有创造力的照片,先要了解你的手机。通常,手机的拍照功能里都有如下几个常用项目:

场景:拍照功能强大的手机一般都支持这些场景——普通、智能、微距、人像、风景、运动、夜景、雪景等,接近于专业的数码单反,如果拍照前有时间,尽量调到对应的场景,便于机器找准最恰当的光圈、焦距和快门时间,控制好白平衡。当然,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在掏出手机拍照时都不会调来调去浪费大家表情和兴致的,所以建议平时把场景设置到『智能』这个档上就好了。

人脸识别:现在几乎所有的智能机都有这个功能,而且是自动的,就不再多说了。拍人像时,只要等小白框出来并且对准人脸再按下快门就好了。

人像美化/美颜:这时应广大女生和基友们的市场需求应运而生的强大功能,可以在拍照的同时实现祛斑、磨皮、调整肤色等需求,有的甚至可以实现瘦脸、美瞳等等……但注意,拍摄风景的时候要把这个选项关掉,不然会损伤画质。

全景:全景是个非常好玩的功能,以前只能通过使用数码相机+三脚架+后期ps来完成,现在只要端着手机转一圈就可以做到。如果遇到壮美的山峦、怡人的海滩、缤纷的彩虹、绚丽的晚霞、或者诱人的样板间,就该请出全景功能大展身手了。

慢速快门/延时曝光:又是一个非常好玩的功能。当年这也是单反的专利,如今也开始移植到了手机上。特别适合拍摄夜晚川流不息的人群与车流,创造有趣的光涂鸦。如果你足够聪明,也可以尝试在这个模式下,让手机与拍摄主体保持同步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捕捉速度带来的快感。

3、构图(对称、黄金分割)

在摄影和电影中,『对称』和『黄金分割』是两种最常用、也是不会犯错的构图方式。

对称,可以给人一种平衡、古典、端庄的美感,甚至可以营造诡异、阴森、压迫式的氛围。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韦斯·安德森的《布达佩斯大饭店》都是对称构图的典范。

黄金分割,可以让作品透露出一种优雅、神秘的艺术气质。部分手机拍照时,可以显示“井”字格,这是最容易掌握的黄金分割构图工具。

而要想拍出文艺复兴时期古典油画一样的优雅构图,就需要了解和体验『黄金螺旋(又叫斐波那契螺旋)』和『黄金三角』这两个高阶构图工具了。当然,目前没有任何一部手机、单反相机、甚至摄像机,会提供这种高难的构图工具,必须全靠脑力。

不过,千万不要让这些被学术界公认的规则限制住你的创造性思维。你可以建立自己独特的构图风格,但这需要多思考、多操练。

4、对焦(焦点、层次、前景、中景、远景)

焦点,决定了一张照片的视觉重点。很多对焦点没有概念的朋友拍出的照片经常是失焦的——就是拍摄主体是模糊的,可能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对焦,或者手抖造成的。手机摄像头都能实现自动对焦,但自动对焦采用的是中心对焦或散点/全局对焦方式,只能照顾大多数拍摄需求。如果自动对焦模式无法将焦距对准你要拍摄的主体,就要用手指定一下焦点的位置。

要想让你的照片富有『层次感』,就要知道怎么摆前景、中景、远景。通常,应该把拍摄主体放在中景位置,把焦点对在中景上,让前景(亦可没有)和远景都虚掉。

『如果照片拍的不动人,很可能是由于距离不够近,或者取景位置不够低。』大胆地接近你的拍摄对象,捕捉到充足的细节,才能让照片更动人。

5、给照片加点儿创意(逆光、错位、玩镜子/玻璃、多重曝光)

『照片拍的太平淡?那是因为你根本就没有走心!』想来点新意?先玩玩逆光……

下面这三张都是摄影师自拍照,通过『玩玻璃』,实现了『多重曝光』的效果。

6、滤镜(宝丽来、漏光、黑白)

我最喜欢的三款滤镜是(在不同的app里,名称不一样):

宝丽来:可以拍出自然、生动、怀旧的生活情趣;

漏光:这是胶片时代造就的意外惊喜,lomo相机也常会用到,如今被搬进了app滤镜,大大降低了收获这种意外的成本,但玩漏光的人依然是小众,所以你不妨试试;

黑白:这是最经典的色调,也是在这个大家都寻求刺激和饱和度的时代,大众不怎么能够欣赏的色调。在黑白的世界里,你才能最真切地感受到『光』带来的『线条』和『层次』,感受到『灰度』的微妙。黑白滤镜适合表现线条、形态、质感、冷静、沉淀、永恒的内容和主体。

7、对象、场景和故事(清场、决定性瞬间)

摄影不单单是一种技能。如果可以把它当作兴趣,就不妨就让它融入你的生活习惯。一部强大、便利的拍照手机可以大大提升你的创作激情。并不是一定要在帅哥、美女面前和旅途中才能派上用场,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做为你的拍摄对象和拍摄场景。正如我的音乐人好友思聪的那句经典口头禅:“哪里有钢琴,哪里就是我的舞台;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是我的现场!” 技术不是一切。只要有『激情』,创意和感觉就是顺水推舟、信手拈来的事。剩下的就只能靠『操练』了。

对象:就是你要拍摄的中心和主体,它是你构思的原点。你是想拍出它的线条、轮廓、姿态,还是色彩、速度、或者惊人的一瞬,决定了你采取什么样的拍摄技巧。想想看,你手机里是不是有大量不假思索就随便按了快门的流水照?从下一张照片做起,先想想你要拍什么,再去想怎么拍。

场景/背景:是拍摄主体所处的环境。干净的背景给人以简单、平静、主题鲜明的感受。画面里的一切元素都应该和拍摄主体构成某种关系,或者是为了营造氛围、增强故事性而存在的,否则就应该毫不留情地清除。『你的照片不好看的原因之一:就是背景太脏、太乱。』。所有与拍摄主体和故事无关的元素都不应该存在于画面之上。所以拍摄前的第一要务就是——清场!

决定性瞬间:也就是造成某张照片非常“动人”、“有感觉”的那个瞬间。这个瞬间可以通过自然捕捉,但对拍摄功力和器材的要求非常高;也可以通过人工引导来营造,尤其对于拍摄小孩和宠物来讲,这个尤为奏效。因为他们都是多动症!根本无法安静到等你按下快门!下面这张3个月大的萨摩耶的照片,就是用美味食物诱导出来的动人一瞬(你造有多累吗?我趴在地上一边引诱一边拍,折腾了半个多小时……)。

故事:是作品的灵魂。如果可以调动画面里所有的元素和细节,讲出一个故事,那这幅作品就有了生命。

下面这幅照片拍的是,某一天早上盛放碎水晶和鹅卵石的碗里长出了一棵幼苗。可能是阳台上某株植物的种子碰巧掉进了这个碗里,而碗里的碎水晶我前几天刚洗过,碗底还有残留的水分,所以放在阳台上晒了两天。正是这一切机缘巧合孕育出了这个顽强的小生命。

下面的这幅照片,前景是一个精致的茶壶状木雕,陈列在石板上;背景模糊掉了,隐约可以看到绿色的复古台灯、两尊佛像、一些文玩,还有一位戴眼镜的男子。他是在做木工活儿?还是在玩手机?!!

8、旅行与纪实

旅行的路上,是最好的摄影练兵场。比如,练习一下高难度的构图……

练习一下如何抓拍人像。不要担心他们会反感,事实上,国外多数当地人和旅行者都会对拍照这件事非常友善。

9、如何把mm拍得瘦、白、高?(自然、自信)

答:拍完后在照片上写三个字:瘦、白、高。这是一个伪命题。你自己是胖还是瘦,是白还是黑,是高还是矮,你和你的朋友都知道,何必要自欺欺人?虽然角度可以造就错觉,但幅度非常有限。生活已然如此艰辛,何必对直男苦苦相逼?

下次如果再有mm向你提出这个要求,你要毫不犹豫地对她说:“在我眼里,健康、自然、自信的女生才是最美的。”

下面这幅照片里,模特even非常自然,所以非常美。

复古骑行活动的上的马燕和她的朋友,她们穿着时髦,且足够自信,所以非常美。

复古骑行活动的上的凉度。她把头发染成了比较少见的蓝色;在脸上穿刺;脖子上戴着铆钉配饰。这样的装扮会让人联想到是性格非常张扬和自我的朋克青年,容易让人产生距离感。但她自然、自信、毫不做作、且亲和,所以非常美。

三、有关审美和价值观的吐槽

1、会拍照,并不是成为一个好朋友或好男友的必要条件。

近期有一篇关于多位女生吐槽男友拍照技术差到只能捉住她们的丑态的帖子,很多门户网站和自媒体都在风传。我真要为互联网时代媒体错乱的价值导向和大众审美水准的底下感到叹息。

拍照不是生存技能,也不是家务,只是一个爱好,一个加分项而已。事实上,朋友和男友根本没有责任和义务为女生拍出让你的所有女性朋友都说你“美”的“好照片”。如果你有一个会拍照的男友或着男闺蜜,那是你的荣幸;如果你的朋友和男友都不擅长拍照,那也丝毫不会影响他们的其他优点。如果你非常在意这一点,你尽管可以去找个会拍“私房照”的“射硬湿”来做你的男朋友好了。

2、每个人对美的认知都是有偏差的,我无法捕捉你所认同的美。

直白说,很多人的审美都是有问题的——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美,没自信,又爱慕虚荣,所以就随大流,造就出了泛滥于整个互联网的畸形审美:瘦,一定要瘦,非常瘦,瘦成筷子;脸一定要小,无斑+无痣+无毛孔;下巴要尖,鼻梁要高;胸要大!眼睛要大!瞳孔要大!要非常大!这些尤以多数淘宝卖家的审美为甚。

我认为的美是什么样的:如上文所说,健康、自然、自信的人才是最美的。如果我们的审美不同,我就无法达成你的要求。

摄影技巧论文篇2

如需要精准的小范围物体曝光准确时,点测光模式来避免光线复杂条件下或逆光状态下环境光源对主体测光的影响;点测光的范围是以中央的一极小范围区域作为曝光基准点,大多数点测相机的测光区域为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相机根据这个较窄区域测得的光线,作为曝光依据。点测光是一种准确的测光方式,对新手来说不好掌握,怎样去区别一个测光点成了一个需要学习的技巧,错误的测光点所拍出来的画面不是过曝就是欠曝,造成严重的曝光误差,准确的测光可以让微距部分曝光更加准确,点测光在人像拍摄时可以准确的对人物局部如脸部、眼睛进行准确的曝光。

点测光只对很小的区域准确测光,区域外景物的明暗对测光无影响,所以测光精度很高,其用途主要是可对远处特定的小区域测光。掌握这种测光方式一是要求摄影者对所使用相机的点测特性有一定了解,懂得选定反射率为18%左右的测光点,或能对高于或低于18%反射率的测光点凭经验作出曝光补偿。

评价测光:

评价测光测光方式是分割区域测光方式。将取景画面分割,每个区域独立测光后在整体整合加权计算出一个整体的曝光值。各自独立测光后通过相机的中央处理器以及内建数据场景而取得最佳曝光值,佳能设计的63或35区域测光,不仅依赖于相机本身的硬件性能,还和相机的处理能力以及数据分析算法关系紧密。

评价测光是是模拟人脑对拍摄时经常遇到的均匀或不均匀光照情况的一种判断,即使对测光不熟悉的人,用这种方式一般也能够得到曝光比较准确的片子,这种模式更加适合于大场景的照片,在拍摄光源比较正、光照比较均匀的场景时效果最好,目前已经成为许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最常用的测光方式,适用拍摄一般的风景照片等。

另外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差不多是二者的折中。

数码相机的测光系统一般是测定被摄对象反射回来的光亮度,也称之为反射式测光。测光方式按测光元件的安放位置不同一般可分为外测光和内测光两种方式(l)外测光:在外测光方式中,测光元件与镜头的光路是各自独立的。这种测光方式广泛应用于平视取景镜头快门照相机中,它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一般不使用这种测光方式。(2)内测光:这种测光方式是通过镜头来进行测光,即所谓ttl测光,与摄影条件一致,在更换相镜头或摄影距离变化、加滤色镜时均能进行自动校正。目前几乎所有的单镜头反光相机都采用这种测光方式。相机自动测光的原理

相机自动测光是如何实现的呢?其实原理非常简单,相机自动架设所测光区域的反光率都是18%,通过这个比例进行测光随后确定光圈和快门的数值,光圈和快门是有相关联系的,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光圈值越大,则快门值越小,而如果光圈值越小,快门值则越大。18%这个数值来源是根据自然景物中中间调(灰色调)的反光表现而定,如果取景画面中白色调居多,那么反射光线将超过18%,如果是全白场景,可以反射大约90%的入射光,而如果是黑色场景,可能反射率只有百分之几。标准灰卡是一张8×10英寸的卡片,将这张灰卡放在被摄主体同一测光源,所得到的测光区域整体反光率就是标准的8%,随后只需要按照相机给出的光圈快门值去拍摄,拍摄出来的照片就会是曝光准确的。如果整个测光区域的整体反射率大约 18%,就像我们上面说的背景以白色调为主,这时如果之按照相机自动测光测定的光圈快门值来拍摄的话,拍摄得到的照片将会是一张欠曝的照片,白色的背景看起来会显得发灰,如果是一张白纸的话拍摄出来的就会变成一张黑纸了。所以,拍摄反光率大于18%的场景,需要增加相机的ev曝光补偿值,具体补偿的ev值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再分析了,此时经验就显得非常重要。反之,如果拍摄反光率低于18%的场景,例如黑色的背景,拍出的照片往往会过曝,黑色的背景也会变成灰色。所以,拍摄反光率低于18%的场景,需要减少ev曝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白加黑减”的原理。

如果相机支持手动设置曝光补偿,则可以通过这个方法解决,如果相机不支持这个功能,那么可以设置在相机的手动档,记录下相机用自动档第一次测光得到的光圈快门数值,随后切换到m档,通过适当增减快门速度来实现曝光补偿的目的。

什么是ttl测光?

在许多相机的规格表中我们都能看到一个常见的名词“ttl测光”,这个“ttl测光”究竟是什么含义呢?“ttl测光”的英文全文是through the lens,意思是通过镜头,用在测光这里就是表示这是一种通过相机镜头测量光线的方法,简称为“ttl测光”。

“ttl测光”技术起源于1964年,当时人们外出拍摄时都需要携带一块测光表,先测光之后再设定相机的光圈值以及快门值,随后进行拍摄,整个过程比较烦琐。而“ttl测光”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拍摄时,摄影师半按快门,相机启动ttl测光功能,入射光线通过相机的镜头以及反光板折射,进入机身内置的测光感应器,这块测光感应器和ccd或者coms的工作原理类似,将光信号转换为电子信号,再传递给相机的处理器运算,得到一个合适的光圈值和快门值。用户完全按下快门,相机按照处理器给出的光圈值和快门值自动拍摄。“ttl测光”最大的优势就是,“ttl测光”得到的通光量就是标准底片的曝光参数,如果相机前面加装了滤镜,“ttl测光”得出的测光数值和不加滤镜时是不同的,用户此时不需要根据相机加装的滤镜重新调节曝光补偿,只需要直接按下快门拍照即可。

大多数的数码相机或传统傻瓜相机,大多数都具备这几种测光方式:中央平均测光、中央局部测光、点测光以及评价测光。这几种测光方式基本可以应付目前所有的拍摄,但是在影楼以及一些专业场合或者广告拍摄,摄影师依旧依赖测光表的数值来进行拍摄。

相机测光模式

大多数的数码相机或传统傻瓜相机,大多数都具备这几种测光方式:中央平均测光、中央局部测光、点测光以及评价测光。这几种测光方式基本可以应付目前所有的拍摄,但是在影楼以及一些专业场合或者广告拍摄,摄影师依旧依赖测光表的数值来进行拍摄。

一、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或简称:中央平均测光)

中央平均测光是采用最多的一种测光模式,几乎所有的相机生产厂商都将中央平均测光作为相机默认的测光方式。中央平均测光主要是考虑到一般摄影者习惯将拍摄主体也就是需要准确曝光的东西放在取景器的中间,所以这部分拍摄内容是最重要的。因此负责测光的感官元件会将相机的整体测光值有机的分开,中央部分的测光数据占据绝大部分比例,而画面中央以外的测光数据作为小部分比例起到测光的辅助作用。经过相机的处理器对这两格数值加权平均之后的比例,得到拍摄的相机测光数据。例如尼康的相机采用的就是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尼康相机的中央部分测光占据整个测光比例的75%(这个比例各家品牌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他非中央部分逐渐延伸至边缘的测光数据占据了25%的比例。在大多数拍摄情况下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非常实用、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测光模式,但是如果您需要拍摄的主体不在画面的中央或者是在逆光条件下拍摄,中央重点测光就不适用了。

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传统测光方式,大多数相机的测光算法是重视画面中央约2/3的位置,对周围也予于某些程度的考虑。对于习惯使用中央重点测光的摄影者,用这种方式测光比使用多区评价测光方式更加容易控制效果。

适用拍摄用途:个人旅游照片,特殊风景照片等。

二、中央部分测光(或称:局部测光)

中央部分测光和中央平均测光是两种不同的测光方式,中央平均测光是以中央区域为主其他区域为辅助的测光方式,而中央部分测光则是只对画面中央的一块区域进行测光,测光范围大约是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十二进行测光。中央部分测光模式是适合一些光线比较复杂的场景,此时需要得到更准确的曝光,采用中央部分测光可以得到拍摄主体准确曝光的照片。中央部分测光可针对一些特殊的恶劣的拍摄环境应用,能更加确保相机处理器计算出画面中央主要表现对象部分所需要的曝光量。在舞台、演出、逆光等场景中这种模式最为合适,不过由于分割测光(矩阵测光)模式的兴起,这种模式现在已经逐渐较少在相机中出现了。而佳能是坚持采用中央部分测光(局部测光)的厂商,一直到最新推出的eos 30v胶片相机以及eos 20d数码单反相机中都设计了9%区域范围的局部测光,这可以让没有点测光功能的相机在拍摄一些光线复杂条件下的画面时减小光线对主体的影响。

局部测光方式是对画面的某一局部进行测光。当被摄主体与背景有着强烈明暗反差,而且被摄主体所占画面的比例不大时,运用这种测光方式最合适;在这种情况下,局部测光比第一二种测光方式准确,又不象点测光方式那样由于测光点太狭小需要一定测光经验才不容易失误。

适用拍摄用途:特定条件下需要准确的测光,测光范围比点测光更大时。

三、点测光(spot)

中央平均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虽然可以充分的表现整个画面的光线反应,但是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需要精准的小范围物体曝光准确时,中央平均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就不那么好使了,即使是中央部分测光(局部测光)有时范围也有些大。为了克服这些不足之处,一些厂商研发出此种点(spot)测光模式来避免光线复杂条件下或逆光状态下环境光源对主体测光的影响;点测光的范围是以观景窗中央的一极小范围区域作为曝光基准点,大多数点测相机的测光区域为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相机根据这个较窄区域测得的光线,作为曝光依据。这是一种相当准确的测光方式,但对于新手来说,却不那么好掌握,怎样去区别一个测光点,变成了一个需要学习的技巧,错误的测光点所拍出来的画面不是过曝就是欠曝,造成严重的曝光误差。由于点测光的技巧,还可以用在日益盛行的数字相机微距拍摄时大放光彩上,这样可以让微距部分曝光更加准确。因此喜爱微距拍摄者必须尽力学好这种测光方式,初步可以选则画面中的中间小区域来作为测光基准点。点测光在人像拍摄时也是一个好武器,可以准确的对人物局部(例如脸部、甚至是眼睛)进行准确的曝光。

点测光只对很小的区域准确测光,区域外景物的明暗对测光无影响,所以测光精度很高,其用途主要是可对远处特定的小区域测光。掌握这种测光方式一是要求摄影者对所使用相机的点测特性有一定了解,懂得选定反射率为18%左右的测光点,或能对高于或低于 18%反射率的测光点凭经验作出曝光补偿。点测方式主要供专业摄影师或对摄影技术很了解的人使用。点测方式使用不当会添乱。

适用拍摄用途:舞台摄影,个人艺术照,新闻特写照片等。

四、评价测光(或称分割测光)

评价测光(或称分隔测光)测光方式是一种比较新的测光技术,出现时间不超过20年,最早由尼康(nikon)公司率先开发这种独特的分割测光方式。评价测光(或称分隔测光)测光方式与中央重点测光最大的不同就是评价测光(或称分隔测光)将取景画面分割为若干个测光区域,每个区域独立测光后在整体整合加权计算出一个整体的曝光值。最开始推出的评价测光(或称分割测光)一般分割数比较少,例如尼康是将测光区域分割为八个部分,各自独立测光后通过相机的中央处理器以及内建数据饨蟹治鲇胝希庵植夤夥绞皆谀持忠庖迳侠此荡俳巳远嗷姆⒄埂d壳靶鲁龅哪峥迪嗷蠖嗖捎昧?56区域测光功能,佳能、美能达、宾德等品牌的相机也都有类似的测光模式设计,区别仅在于测光区域分布或者分析算法不同。例如佳能顶级机器上设计的21区域ttl测光准确并且快速,这不仅仅依赖于相机本身的硬件性能,还和相机的处理能力以及数据分析算法关系紧密。

多区评价测光是目前最先进的智能化测光方式,是模拟人脑对拍摄时经常遇到的均匀或不均匀光照情况的一种判断,即使对测光不熟悉的人,用这种方式一般也能够得到曝光比较准确的片子。这种模式更加适合于大场景的照片,例如风景、团体合影等等,在拍摄光源比较正、光照比较均匀的场景时效果最好,目前已经成为许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最常用的测光方式。

适用拍摄用途:团体照片,家庭合影,一般的风景照片等。

上面介绍了测光的原理以及几种常见的测光方式,希望能给大家在实际拍摄中带来帮助,不过实际拍摄中受到物体色彩、各种光源以及自然界的光影都会影响到相机的测光精度。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曝光补偿?正补偿还是负补偿,这些都需要您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经验来判断。多拍片,多看片,多理解,希望大家都能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

摄影技巧论文篇3

摄影师需要烂熟于心的12条法则

1、阳光16法则。即在拍摄处于明媚均匀的阳光下的主体时,快门定为感光度倒数,光圈为f16为宜。以此为基准,可以估算出,在海滩用f22光圈,有云的晴天用f11等。

2、月光11,8,和5.6法则。摄影月亮的曝光组合有多种。但最为人乐于使用的是11、8和

5.6组合。当快门速度为感光度倒数时,满月用f11光圈,半月和3/4月分别用f8和f5.6.3、相机抖动法则。安全的快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如使用50毫米的镜头时,如果手持拍摄,速度至少要在1/60以上为宜(当然,防抖头不算)。如果低于此速度,请使用闪光灯,脚架,或为相机找其他支持物。

4、18%灰测光。用18%中灰板测光会带来最好的效果。如果没有灰板,可以将手掌摊开面向阳光,对手掌测光读数,然后加一档曝光拍摄。(不同的肤色对结果的差别几乎连一档都达不到。)

5、景深法则。对焦点取在整个景深的前三分之一位置可以得到最大的景深。因为焦点后的景深是焦点前的二倍。

6、数码冲印尺寸法则。数码照片最佳的扩印尺寸应该不超过长与宽的像素数之和除以200。如果需要影展素质的照片,请除以250。

7、曝光法则。经典的建议是:保证高光区曝光准确,低光区随他去。这一建议适用于反转和数码相机。而对负片,特别是彩色负片,最好增曝一档。

8、快速闪光输出法则。在使用没有自动输出控制的闪光灯时,将闪光灯的感光度设为胶卷的二倍,对主体测光,机身选光圈整档,闪光灯设同样光圈。这种设置下,照片的阴影区会比主体的亮度低一档。

9、闪光距离法则。距离乘2,感光度乘4。比如,你的闪光灯在感光度100时的有效距离为20英尺。如果你需要闪光距离达到40英尺,则需要使用感光度400的胶卷。

10、像素翻番法则。要使数码相机分辨率增倍,像素数要翻两番。

11、动态捕捉法则:这是一个角度与速度的经验公式。如果物体沿镜头的轴线运动你能够用(1/125)的快门捕抓下来,那么它垂直于镜头轴线的运动(从取景框的一边到另外一边的运动)能用比(1/125)高2档的快门(1/500)捕抓下来,如果物体沿镜头轴线成45度运动的话,只需要提高一档快门(1/250)就能捕抓下来。

12、日落测光法则。拍摄落日时,要对落日上部测光,但取景器中不要取到太阳。如果想让照片上的日落看上去比实际晚一小时,可在曝光补偿中减1

摄影技巧论文篇4

新闻摄影在飞速发展的现代新闻事业中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的作用,新闻摄影集新闻性、思想性、真实性、时效性和形象性于一身,能将新闻主体的情感浓缩在画面之中,给人以简洁、震撼的效果,有“一图胜千言”的作用。

新闻摄影是以附有简短文字说明的新闻照片形式同读者见面的,它不同于电影和电视上的活动形象,而是以静止的形象,即将新闻自身的形象瞬间定格在一幅画面上。蒋齐生先生曾提出:新闻摄影应当“五求”即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这就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必须深入生活,在严格遵守新闻摄影规律的前提下,力求拍摄的新闻照片新闻性与艺术性并存,既有较强的新闻价值,又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新闻摄影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真善美的统一,要运用艺术手法、把握典型瞬间,让形象“说话”。这样才会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感染力,才会有更加震撼人心的效果。

阿富汗少女

一、新闻图片定义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对新闻图片的阐释是:“以图片的直观形象和简要文字说明结合起来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这个阐释表明,“新闻”与“信息”是图片的“内核”,图片只是承载“新闻”和“信息”的“外壳”。如果图片里没有“新闻含量”,仅剩图片这种“外壳”,图片也就失去了意义。(1)视觉冲击力定义

视觉冲击力是指不需受众想象,直接呈现在受众眼前,并能在受众脑子里留下印象的直观形象的作用力。(2)使新闻图片具有冲击力的物理拍摄方法

对景物的某个具有特色的地方进行强调,使之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所做的只是离被摄物体近一些,就可以得到比远距离拍摄更好的视觉冲击力效果。另外,拍摄点的选取也要不落俗套,摄影语言要简洁明了。

二、使新闻图片具有画面冲击力的方法(1)善于捕捉信息含量大的瞬间

新闻摄影主要是以瞬间形象来揭示新闻事实、传播新闻信息的。新闻照片所浓缩的信息越多,新闻价值就越大,也必然越有新意。比如在荷兰,当一次车祸发生时,德新社和美联社的两名摄影记者都在场。德新社记者拍摄了一辆汽车撞到墙上,穿楼而出的瞬间。美联社记者拍摄的则是这辆汽车穿出楼后与迎面开来的一辆汽车相撞的瞬间。结果,多数报纸采用了美联社的照片。因为美联社记者的照片不仅反映了汽车撞墙穿楼而出的情节,还交代了穿楼而出后与另一车辆相撞的结局,信息含量更大。

信息含量的两个方面:一是事实信息含量,一是情感信息含量

在新闻摄影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新闻照片似乎并没有包含多少信息含量,但同样倍受读者青睐。原因何在呢?这是因为新闻照片的信息含量包括两个方面,事实信息含量和情感信息含量。许多新闻照片尽管事实信息含量不大,但情感信息含量大,所以同样受人欢迎。

《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拍摄的《我要上学》系列组照中的一幅大眼睛女孩照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幅照片与组照中的另一幅照片《全校师生》相比,其所包含的事实信息含量显然要少得多。在《全校师生》中,乡野背景、大碾盘、穿中式制服的乡村教师和孜孜以求的孩子等影象浓缩了贫困山区儿童学习的种种特定信息。但是,前一幅照片中,却包含有更多的情感信息,小姑娘的美丽与贫困山区险恶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姑娘的大眼睛透露着天真、纯朴、执着和希望,像探照灯一样逼视着受众的良知和灵魂,强烈冲击着受众的心灵,让你无法逃避。正因为如此,作者和读者都已经习惯把这幅照片作为整个系列照片的代表作,甚至全国希望工程的组织者也把这幅照片作为活动宣传的标识。

大眼睛

(2)善于捕捉象征性瞬间

它是一种以形象的概括性和寄寓性见长的瞬间,其画面形象常常表露出某种若明若暗的寓意,喻示着某种画外之间的内涵,更多地渗透着摄影记者的主观认识和思想情感。这种瞬间形象每每不把传递的信息直观地、清楚地表现在画面上,而是在较大程度上依靠调动读者的“再创造”、引起受众深层次的思索补充完成,因此,信息容量更大,新闻价值更高,视觉冲击力更强,也更富有新意。

此外,象征性瞬间不追求反映事件的全貌,只是把事件中最深刻、最具有象征性的一角、一部分凸现出来,让人窥一斑而知全豹,因而,为记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拍摄出富有新意的画面,提供了广泛而自由的空间。

世界著名的新闻照片《博帕尔的灾难》([印]帕布劳·巴塞洛缪摄)和《乌干达干旱的恶果》([美]迈克·韦尔斯摄)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两幅报道灾难新闻的照片都没有正面地详细地描述灾难,只是选取灾难中最有象征性的一角来展示灾难,新颖独到,获得了极佳的传播效果。前者选择了掩埋中毒致死孩子的瞬间,突出地表现了受害儿童那双圆睁着受到致命伤害的眼睛,象征着他死不瞑目;微微嚅动的嘴唇似乎还残留着他临终时的呻吟与控诉。后者的画面是白皙宽厚的手掌与一只类似鸡爪的黑人少年的手掌相握的特写镜头,用干枯瘦小的手掌来象征乌干达干旱的恶果。

博帕尔的灾难

乌干达干旱的恶果(3)善于捕捉幽默瞬间

在大多数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中,都不乏幽默瞬间。这是一种表面上似乎与事件的意义,本质无关或关系不大,但实际上是从另一角度、侧面反映事件意义、本质,又能启人心智、令人轻松愉快的瞬间。捕捉这一瞬间需要摄影记者必须具备幽默思维,幽默思维能够使人们扯断事物之间习以为常的联系,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世界。幽默瞬间画面常常赋予形象以神奇、新颖的意义,采摄这一瞬间是新闻照片拍出新意和有视觉感受的主要途径。

1987年12月7日,美苏关于裁减中程战略核导弹的谈判历时七年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签署了中导协议。美摄影记者蒂姆·克拉里在这一非常程式化和严肃的新闻事件中,采摄到了一个幽默瞬间——戈尔巴乔夫和里根在签署协议交换文本后,将要握手祝贺而手又未握到一起的瞬间。在拍摄出的照片《成交了》上,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宛如商人,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终于达成了交易,非常富有新意,视觉上尽管没有太强的冲击力,但却冲击了人们的思想。(4)善于采摄新颖瞬间

即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由于记者特殊的拍摄位置和角度,所采摄到的新闻事件让人耳目一新、与众不同的瞬间形象。这种瞬间以画面的新颖、独特见长。

新闻摄影所面临的题材中,有一大部分是那种程式化、很少变化的题材,如体育比赛中的获奖,每年的人代会等等。捕捉新颖瞬间是让自己的照片拍出新意、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胜人一筹的主要方法。如每年的人代会,主席台都是一样的布置,在这种情况下,摄影记者似乎很难拍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好照片。然而,1988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时,一位摄影记者把照相机绑在自己的手上,把胳膊伸出去,这样,拍摄点就向前移动了几十厘米,拍摄角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而,他拍出来的会议照片使读者觉得新鲜。

胡越拍摄的《新记录诞生》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国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在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以2.38米的成绩打破了男子跳高世界记录,在全场观众的热烈欢呼中,朱建华绕场一周,向观众致意。此时许多摄影记者纷纷涌上前,追随拍摄,胡越则冷静地站在看台上,拍摄了《新记录诞生》这幅独具一格的新闻照片——后面是热情激扬的观众和体育记者,前面是朱建华向观众欢呼致意——画面新颖,让人耳目一新。

(5)拍摄出独家照片

富有新意的新闻照片常常是新闻现场的独家照片,必须做好充分的采摄准备,除了必要的采访准备和技术准备外,更重要的是对新闻现场的情况要仔细观察,做到心中有数。

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占坤拍摄的独家新闻照片《9·23北京不眠之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照片内容是当萨马兰奇宣布2000年奥运会主办地为悉尼时,在北京电视台“9·23北京之夜”直播现场人们或惊异、或希望、或迷惑的神情各异的一瞬。这是一张独家照片,其拍摄成功,无疑得益于记者事先的现场观察。在当时的拍摄现场,只有北京电视台的记者可以在会场正面摄像,所有的记者被安排到二楼,只能看到直播大厅众人的背影。刘占坤悄悄地勘察好地形,甚至从哪个门冲到会场正面的距离最短都摸得一清二楚。当牵动亿万人心的一刻来到时,他悄悄迅速地冲下楼,灵活地蹿到会场正面,非常冷静地拍下了这稍纵即逝的一瞬。(6)仔细观察人物动作

表情、动作是人物内心情感的外部表露,是揭示人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的关键所在。新闻摄影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和思想感情,必须通过人的动作,动作是新闻摄影用以“说话”的形象最基本的特征,即活动形象,或者是群体活动中的某种情节形象。在新闻摄影中用动作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必须与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即通过人物在动作中富有特征的表情和姿态显现的情绪,把人物的思想情感展现出来。(7)适当运用摆拍

对于摆拍现象,中国日报社摄影部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学术委员王文澜曾称:“在中国新闻摄影界,抓拍、摆拍的争论是在‘文革’结束,因为那时候对拍摄方法的区别来自于‘文革’很多照片的弄虚作假,持续地引起了很长时间的争论。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从荷赛的照片来看,有很多都是经过摆拍、设计、策划,比如像科技类二等奖的面膜,但是没有丝毫影响照片的真实性和新闻事件的可靠性和可读性,反而通过画面的设计,提高了冲击力。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拍摄,抓拍、摆拍,你要达到画面的效果,应该是你成败的惟一标准。”

三、尊重新闻摄影规律,充分发挥新闻摄影的特点

新闻摄影报道的策划必须能够充分发挥摄影的长处:即视觉冲击力。考虑策划题材的原则是要具备镜头感。所谓镜头感有三个衡量标准:一是新闻主体能够被画面展现,特别是人物的内心世界;二是新闻背景及其环境能够被画面展现;三是新闻场面具备较强的冲击力,即是否可以通过新闻性和画面构图共同形成使人共鸣的高潮。(1)新闻图片冲击力与图片大小无关

目前,报纸中出现一种虚“大”现象。即报纸版面,无图不活,但新闻图片编发的“大”与“小”,应有一个“度”。把握这个“度”的命运的尺子,只能是“新闻含量”的“大”与“小”。然而,在某些编辑记者(包括少数总编辑在内)眼里,认为把图片发得越“大”,视觉效果越好,冲击力越强。

于是,图片编发的贪“大”之风似有加剧之势。长而空的文字,常常被读者贬为又臭又长的“懒婆娘的裹脚”,同样,没有“新闻含量”的大而空的图片,就是一种“泡沫”。这种新闻图片虽然看起来篇幅很“大”,但由于内容平淡,无味,苍白,空洞,不仅没有丝毫的冲击力,只能挤占、浪费甚至污染寸土寸金的版面。

推荐访问:摄影技巧 论文 摄影技巧论文范文 摄影技巧论文1500字 摄影技巧论文2000字 摄影技巧论文怎么写 摄影技术论文 摄影论文范文 摄影方面论文 摄影论文3000字 摄影课程论文 摄影基础论文2000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备案号:豫ICP备16002908号-1

Copyright©2024小目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