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7篇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7篇

2022-10-22 17:00:32

篇一: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总结

  第一章 高等教育的本质 1、定义: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 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中世纪大学主要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 在四科中,文科是基础,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 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法、神、医是高级学科。

  4、英才教育 毛入学率<15% 大众化教育 15%-50% 普及化教育 >50% 5、在美国把中等后的所有教育都称为高等教育。

  6、《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的概念为:本法所称 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等中级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7、从高等教育的性质上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 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10、20 世纪 80 年代,哈佛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六大类,文学 与艺术、科学、历史研究、社会分析、道德思考、外国文化,意在 培养出有教养的美国人。

  11、我国古代的“学而优则仕”传统与官学的设立便是把教育视为 一种政治工具的具体表现。

  1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13、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P10 14、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P12 15、人才培养职能肇始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也 是现代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

  16、高等教育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在我国,高等 教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始于 唐代的书院(最早为 717 年建立的丽正书院,后改为集贤殿书院), 则是中国另一种类型的高等学校。

  17、最早产生中世纪大学的有: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美国 1636 年的哈佛学院。

  我国近代建立的大学有:天津中西学堂,北洋大学堂、南洋公学、 京师大学堂 18、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 人才,而科学研究的大学中并没有找到存在的位置和理由。

  19、发展科学职能产生的背景是 1810 年洪堡的柏林大学的创办。

  柏林大学创办的基本原则是“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 相统一的原则” 20、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产生于 1862 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 布,引发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

  21、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2)发展科学是现代 高校的重要职能(3)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22、高校为社会服务的形式? (1)教学服务(2)科技服务(3)信息服务(4)设备开放服务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目的 23、教育目的指明了在一定社会中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的根本问题,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4、教育方针是指“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

  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个宗旨、两个重点、四有四全 25、高校的教育目的可表述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高级专门人才”。

  26、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的含义?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以及生产关系相一致(2)旧社会分工造 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物质条 件(4)资本主义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5)社会主义为人的全 面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6)只 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现实(7)人的全面 发展成为现实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7、全面发展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 的方向和动力,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 的基础,他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8、全面发展教育实施的途径?P35 (1)教育工作(2)科学 研究(3)社会实践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29、高等教育价值的两种选择,(1)社会本位(2)个人本位 30、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观在西方都源自古希腊时期。个人本位可 溯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理论;社会本可溯源于柏拉图的 哲学家教育和军人教育。在我国两种教育观的冲突,早在孔子和老 子的哲学思想中就已萌芽。孔子把教育看成体社会化的过程,学习 知识和目的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子则主要强调个人 的修养完善,更好理解“道”。

  31、在我国殷商、西周时期,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大学之道, 在于明明德,在于亲民,在于止于至善”。教育内容以“六艺”,即 礼、乐、射、御、书、数为主。

  32、为什么当代教育强调通才和专才教育并重? (1)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①传授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②教 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 ③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2)专才 教育的内涵和特征①专才教育主要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 行的②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 性,偏重于应用③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3) 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必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 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4)人的和谐发 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5)通才教育与专 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

  33、我国目前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34、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的两种模式:以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 张为主的美国模式和以私立大学规模扩展为主的日本模式。

  35、教育平等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孔子和柏拉图。孔子主要“有教无 类”,柏拉图提出了“对所有儿童实施初等教育” 36、瑞典著名教育家胡森认为,教育平等包括起点、连续的过程、 和最后目标(结果)三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37、在我国大众化教育阶段,如何处理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和统一的范畴,在特定的条件下,对效 率的追求必然影响公平的实现,而追求理想化的平等如平均主义往 往导致低效率的结果,但效率的实现必须有相对的公平来提供保 障,同时,公平的逐步实现又取决于效率不断提高的社会环境。(1) 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的范畴。①高等教育的资源要适当集中

   以保证这种高投入的活动能够顺利、高效进行②对谁受高等教育要 有选择③高等教育应按社会需要分层培养人才,达到学有所用的目 的。(2)平等与效率又是一对统一的范畴①人们追求效率以质量为 核心,而质量又是平等的基本内涵之一②平等也是提高效率必不可 少的条件。(3)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取向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 等”。

  第四章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40、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系统的宏观总体特征是:以多重公立系统为 主,私立系统尚处于逐步形成之中。高等教育部门体现为专科、本 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

  41、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学术 水平高低的一种标准。学位制度就是国家和高校为保证学校的严肃 性,通过建立明确的学术衡量标准和严格的学位授予程序,对达到 相应学术水平的受教育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现代学位制度主要起 源于一些西欧的中世纪大学。

  42、教师职务设置的总体原则是“按需设岗,因事高岗”。

  43、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助教、讲师、副 教授、教授四级。

  44、教师岗位设置原则?(1)系统原则(2)整体效应原则(3) 最低岗位数量原则(4)动态性原则。

  45、我国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高校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 方平等自愿的原则,由高等学校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46、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的改革重点和方向? (1)在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 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2)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 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3)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 建立科学的高校评聘工作评价和监督制度。(4)教师的合法权益得 到有效的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件。

  第五章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47、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实际上体现了一国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 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 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前两者通常被称为宏观管理体制,后 者则是微观管理体制。

  48、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主要体现了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 活动中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间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

  49、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 (1)中央集权型 以法国、意大利为典型。(2)权力分散型 美 国。(3)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以德、日、英国为代表。

  50、我国的高校宏观管理体制 建立和完善“中央与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政府统筹为主”的体制,即“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的体制。

  51、高等学校管理模式? 高等学校管理包括学校管理和行政管理。(1)欧洲大陆模式,法国、 意大利。(2)美国模式,(3)英国模式, 52、我国高校的管理模式是 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

  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

  53、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在结构上基本分为三个层次:校、学院和系。

  第六章 高等教育结构 第一节 高等教育结构理论

  一、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

  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分为 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宏观结构包括:层次结构、 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

  微观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等。

  二、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从内部联系、外部联系两个方面反映了高等 教育系统的特性。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对立统一、相互联 系的两个方面,没有结构的功能是不存在的,反之,也不存在没有 没有功能的结构。另一方面,结构和功能虽联系紧密,但并不存在 必然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三、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分析 1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往往是高等教育结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过 程中的决定性要素。

  2 文化、传统要素 主要包括社会文化的总体水平,由历史传统形 成的民族文化特点及观念。

  3 科学、技术因素 包括科学技术的总体发展水平与速度、科学技 术系统的规模结构等。

  4 教育因素 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各级普通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 的规模和结构。

  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状况和特点分析 一、层次结构

  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为水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 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相互关系。(高等专科 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 二、科类、专业结构 三、形式结构 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根据经费来 源和管理体制分为:公私 四、能级结构 研究生院 一般院校(本科) 专科(应用及技术) 五、地区结构 梯度结构模式 中心城市模式 第三节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 一、世界教育结构改革两种基本趋势:一体化模式;多样化模式。

  二、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若干因素:学术因素;体制因素;

  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

  三、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只要方向

  高等教育应实行稳步发展的方针和“规范、结构、质量、效益” 协调统一的发展战略。具体来说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等 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 撑点,做到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其次,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 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教师和学生是最基本的活动要 素,他们构成了高等学校活动的主体)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教师 一、高等学校教师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作用:第一高校教师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 文化知识,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第二高校教师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 建设。

  任务: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二是展开科学研究。

  三是为社会服务。

   二、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1. 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 差异性,教育活动以及研究活动内容、技术和手段的专业化等;

  2. 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为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思 想、观念、方法、技术和手段等的创新特征。

  3. 高校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与群体性:表现为教师个体教学与研究 活动的相对独立性,与不同个体之间在学科、专业以及任务分工上 的协作性,二者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高等学校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关注三个环节 1.切实加强青年教 师的培养与提高;2.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3.加强 高校教师的职业教育;

  四、高等学校教师的结构与结构调整 结构(四个方面):1、职务结构 2、学历结构 3、年龄结构 4、专 业结构。

  高校教师结构的优化:第一、完善教师聘任制;第二、利用政策手 段一道教师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合理流动;第三、克服高校教 师“近亲繁殖”现象。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学生 一、高校学生的生理发展特征:首先、生长发育的身体各项指标增 长趋于缓慢,已经接近或达到成人水平,运动能力显著增强。其次、 大学生内分泌腺的发育达到稳定和成熟,生殖系统逐渐达到成熟。

  再次、大学生的神经系统已接近成人水平,这一时期的青年表现为 善于分析和综合客观事物,能够坚持较长时间的脑力活动。

  二、高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105 页) 三、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四、高校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特征: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

  第八章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 第一节 专业设置与专业调整 一、专业与专业设置 (一)专业的概念 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专业,即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 本教育单位,由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广义 的专业指专门职业,尤指需要经过高等专门化教育后方能从事的复 杂劳动的职业。

  (二)专业的形成 1、专业的出现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2、专业的出现与自然科 学、社会科学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趋势密切相关;3、专业的缘起与 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有密切联系。

  (三)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专业的划分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又与一定的学科基础相对 应。专业设置的原则与指导思想: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 才培养的规律;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3、从实 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4、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5、专业 设置布局合理性;6、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115 页) (一)我国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历程 (二)我国的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教训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专业调整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基本要求 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个人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适应现代

  科学技术反展的水平和趋势,更新、改造原有的专业,积极扶植边 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兴专业;符合高级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利于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应保持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 性。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具体做法 在适应当前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第二节 人才素质、培养目标和规格 第九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人类心理现象 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里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又称心 理现象,简称心理。

  2. 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个体 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 心理动力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动机是 人类的各种需要,是个体积极的源泉。

  4.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 识过程。

  5. 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 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6. 情绪是对客观事务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7. 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 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意志常常是与克服困难相 联系,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作用 8. 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处在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下。

  9. 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0. 行为和心理密切相关,心理学有时也可以叫做行为科学。

  11. 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指人们在正 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意识是人 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节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1. 德国著名的心理薛家冯特 1879 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 上第一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三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理论练习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

  2.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个案法。

  3. 教育实验法运用的核心是实验设计,实验设计中应该遵守两项 基本原则:随机化原则、局部控制的原则。

  4. 调查包括口头调查和书面调查(问卷法)两种形式。

  调查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确定调查 方案,进行调查准备,收集并分析结果。

  第三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 第二节 教师的能力素质 1.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 方面。

  2. 教师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

   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3)影 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3. 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一般可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教师自 身因素。

  4. 教师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 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 程。

  5. 教师反思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 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

  6. 教学反思的成分:认知成分、批判成分、教师的陈述 7. 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 8.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 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 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9. 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1)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2)意志 的自制性和果断性;(3)深厚的只是素养和经验积累。

  10. 教育机智表现的形式:善于因势利导,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对 症下药,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第四章 学习心理概述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类型与特点 1. 学习的心理实质: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 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学习是一个介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

  (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由经验而产生的学习主要有两 种类型:一种是由计划的练习或训练而产生的正规学习;另一种是 由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随机学习。

  2. 广义的学习是动物和人类所共有的心理现象,狭义的学习专指 学生的学习。

  3. 学习的一般分类 (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 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美国教育心理学加涅把学习分成八类,构 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即: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 连锁学习、连锁学习、音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 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态 度 (3)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学生的学习课分为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4. 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专业化程度提高,职业定向性较强;要 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学习内容的高层次 性和争议性。

  (2)学习方法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 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认知学习论基础 1.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 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 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 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教育心理学 5~8 章

  第五章 学习动机及其培养 第一节 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 一、 学习动机的涵义

  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 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二、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1.学习需要内驱力 学习情景中的学习内驱力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1)认知内驱力(2) 自我提高内驱力(3)交往内驱力 2.学习期待与诱因 3.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的关系 三、学习动机的种类 近境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近境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 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系的(与学习的结果相联系)。

  四、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1. 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2. 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3. 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4. 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五、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 为为中介。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决不 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第四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景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 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措施:(简答题只写 1.2.3.4.5,论述题多说些)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问题情境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 学习情境。简言之,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想创设问 题情境,一是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 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 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2.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在一般情景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动机水平也不 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中等程 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 -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 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 动机。

  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适当的 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学习竞赛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和失 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 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 并不真实。

   第六章 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第一节 学习迁移的实质及其作用 一、学习迁移的涵义: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 学习的影响,学习的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不仅存在于知识、技能的 学习之中,而且存在于态度与品德的学习中。

  二、学习迁移的分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 正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消极迁移)是指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 阻碍作用。

  三、学习迁移的作用

  学习的迁移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

  1.学习迁移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定稳定的整 合的心理结构。

  2.学习迁移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是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 道德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

  第三节 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一、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二、已 有经验的概括水平;三、认知技能与策略;四、定势的作用:定势 也叫心向,它对于学习迁移既有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

  第四节 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 一、合理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 归宿,确立系统、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习迁移的重要前 提。) 二、科学精选教学材料(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就是学科 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基本方法、基本态度等。) 三、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基本标准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 网络化。) 四、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既包括宏观方面的整体安排即学 习的先后顺序安排,也包括微观方面的每一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 五、教授学生学会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即掌握学习的方 法。学习方法是一种学习经验,它可以对后继学习产生一种比较广 泛的一般性迁移。)

  第七章 认知发展与知识的领会 第一节 认知及大学生认知的发展 一、感知及大学生的观察 1.感知与观察 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识的、主动的和系统的知觉过程, 也叫“思维的知觉”。

  2.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 (1)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知觉的理解性在学习过程中起 着重要作用 (2)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 (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 二、思维及大学生的思维

  1.思维与思维品质(思维集中反映着大脑的聪慧程度,是智力的 核心因素。思维品质主要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 性、批判性等方面。

  2.人类个体思维的发展历程(1)言语前思维阶段;(2)直觉行动 思维阶段;(3)具体形象思维阶段;(4)形式逻辑思维阶段;(5)

  辩证逻辑思维阶段。

  3.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 辑思维过渡的阶段;(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 在显著发展;(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 认知。

  第二节 教材直观与知识的感知 一、教材直观与知识的感知的类型和特点 直观可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

  二、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是什么?

  答: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 特点;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三、教材概括与知识的理解 1.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类型: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2.教材概括与知识的理解的一般过程(思维的一般过程):

  人们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 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就是思维过程。

  3.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的理解成效的条件是什么?

  答:(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 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 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 证。(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3)科学的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 进行自觉概括。

  第八章 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

  第一节 记忆及大学生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的实质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

  存贮和提取的过程。

  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

  果。

  二、记忆的类型(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三、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3.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第二节 知识的识记与信息编码

  一、知识的识记与编码的实质

  二、知识的识记与编码的主要方式

  1.视觉编码 2.语音听觉编码 3.语义编码 4.语言中介编码

  三、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影响识记效果的主要因素)

  1.材料的数量与性质(识记材料越多,平均需要的时间和诵读的次

  数越多,识记有意义联系的材料比识记无意义联系的材料效果要

  好)

  2.识记的目的性和主动性 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

  4.组块化编码 5.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工作

  6.觉醒状态 7.识记的信心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与信息存贮

  一、知识的保持与存贮的含义与方式

  二、知识遗忘的过程与特点

  1.遗忘及其进程

  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

  回忆时发生错误,就是遗忘。

  对于遗忘的发展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第一个研究遗忘

   的)最早进行了研究。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2.知识遗忘的特点

  三、记忆遗忘的理论解释(衰退说,干扰说(干扰的两种情况:前

  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同化说,动机说)

  四、合理复习,防止遗忘(如何根据遗忘组织复习?)

  1.复习时机要得当 2.复习方法要合理

  3.复习的次数要适宜(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 150%时,记忆效

  果最好;超过 150%,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

  成为无效劳动。

  第十章 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

  1.问题解决有两种类型:一是常规性问题,指解决的是有固定答案

  的问题,只需使用现成的方法来解决;二是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指

  解决的是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是通过发展新方法、新步骤实现的。

  2.问题解决的早期模型:桑代克的尝试-错误模型、苛勒的顿悟模

  型、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瓦拉斯的创造性解决问题模型。

  3.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

  验假设

  4.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关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

  问题情境、酝酿效应、原型启发、情绪和动机状态。

  5.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

  非线性关系,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

  性的必要条件。

  6.智力操作指智力的加工活动,即对给予的信息内容进行处理,它

  包括认知、记忆、发散四位、聚合思维和评价。

  7.发散思维有三种基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

  8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创造性思维

  训练的头脑风暴法;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

  第十二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

  1.态度有三个基本特征:态度是一种“内部状态”;态度与能力不

  同;态度是通过经验组织或学习而形成的。

  2.态度的结构:态度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

  3.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

  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这些稳定的特征和倾

  向可从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中综合反映出来。

  4.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5.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与条件:遵从、认同、内化。

  6.态度与品德改变的一般过程和条件:道德品质不良的转化,要经

  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转化过程须经历醒悟、转变以及

  巩固和稳定三个阶段。

  第十三章 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

  1.群体与因时间和空间上的某些因素偶尔聚会在一起的人群的区

  别主要在于,群体具有一下三个特点:群体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共

  同目标;群体是组织化的人群,具有一定结构;群体成员心理上有

  依存关系和共同感,并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

  2.群体划分威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3.社会助长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

  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4.社会堕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

  情时,跟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5.如何克服群众社会惰化的存在?答:①群体成员之间关系密切;

  ②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号召性或有效地激发人们地卷入水平;③

  以群体整体成功为目标地奖励引导;④群体有鼓励个人投入地“团

  体”精神;⑤个人相信群体成员也像自己一样努力。

  6.“冒险转移”是群体极化在决策方面的特殊表现。人们倾向于在 群体共同决策时比个人决策时表现出更大的冒险性。这种现象被称 为冒险转移。造成冒险转移现象的原因是:⑴个人倾向于假设群体 鼓励富有冒险性的见解;⑵责任分散;⑶文化价值倾向于对高冒险 性有较高评价。

  7.影响从众的因素:⑴群众的一致性;⑵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⑶ 个性特征。

  8.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⑴交往愿望的迫切性;⑵交往内容的丰 富性;⑶交往系统的开放性;⑷交往观念的自主性。

  9.按照情感融合的相对程度,将人际关系分为轻度卷入、中度卷入 和深度卷入。

  10.根据交往双方的情感卷入水平、自我暴露水平的不同,将人际 交往分为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11.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⑴交互性原则;⑵社会交换原则;⑶自我 价值保护原则;⑷情境控制原则。

  12.人际关系的建立:⑴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⑵主动交往;⑶移 情 13.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⑴避免争论;⑵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 抱怨别人;⑶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⑷学会批评 第十四章 心理健康教育 1.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心理健康包括两层 涵义:⑴无心理疾病;⑵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 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 康的最基本条件。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⑴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 己;⑵能较好的适应现实环境;⑶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⑷具有较 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⑸合理的行为;⑹ 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3.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以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为目的的,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二是促进和提高 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维护人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卫生的最终目的。

  4.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⑴自我意识明显分化,理想我 和现实我出现矛盾;⑵情绪控制能力较低;⑶缺乏人际沟通能力;

  ⑷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⑸社会适应能力差;⑹家庭问题的影响;

  ⑺缺少心理卫生知识。

  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⑴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 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⑵传播心理卫生知识;⑶建立完善的心理 咨询机构。

  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⑴入学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⑵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⑶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心理健康教 育;⑷大学生恋爱与性的心理健康教育;⑸大学生择业与求职的心 理健康教育

  

篇二: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考核登记表工作岗位名称及等级怎么填

  事业单位年度考核登记表工作岗位名称及等级怎么填

  岗位名称及等级的填写说明:

  一、聘用在管理岗位、执行管理系列工资的人员填写格式:职务名称+等级,如党总支书记五级管理、处长五级管理;党总支副书记六级管理、副处长六级管理;××科科长七级管理、办公室主任七级管理;××科副科长八级管理;科员九级管理;办事员十级管理。

  职务与工资等级对应关系如下:

  正处→五级管理,副处→六级管理,正科→七级管理,副科→八级管理,科员→九级管理,办事员→十级管理。

  二、聘用在专业技术岗位、执行专业技术系列工资的人员填写格式:职称名称+等级,如教授四级专技、研究馆员四级专技;副教授七级专技、副研究馆员七级专技;讲师十级专技、会计师十级专技;助教十二级专技;技术员十三级专技。

  职称与工资等级对应关系如下:

  正高级→四级专技,副高级→七级专技,中级→十级专技,初级→十二级专技,员级→十三级专技。

  三、聘用在工勤岗位、执行工勤系列工资的人员填写格式:技术等级名称+等级,如:高级工技术工三级、中级工技术工四级、初级工技术工五级。执行普工工资的人员填写事业普工。

  四、执行试用、见习期的人员填写格式:试用期职员、见习期专业技术人员。

  

篇三: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意义

  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是任何组织管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 任何组织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 发现和纠正错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 的政策、措施和程序。我国不断出台有关内部控制方面的规定,对 明确和规范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的职责和行为,提高管理效 益,保护资产安全和完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特别是行政事业单 位,由于单位性质的特殊性,大都存在着管理松弛、内控弱化、资 产流失、营私舞弊、损失浪费等问题,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就显得尤 其重要。

  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不是营利单位,但其建设有效的内部控制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

  (一)节约行政管理成本

  我国行政管理成本太高了,大约占到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外部监 管力量有限,很难作到时时刻刻和全面的监督,关键还是要自己建 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控制制度,制定刚性标准,节约不必要的开支。

  (二)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加强内部控制,可以规范单位的管理,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保护各类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国家掌握着巨大的资源,行政事 业单位对国有资产承担着管理和使用的职责,其任何损失和浪费都 是国有资产的流失,所以一定要有一套严密的制约机制,这个制约 机制要保证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必须严格按照公平、公开的原则,杜 绝人情交易和暗箱操作,让交易在阳光下进行,杜绝低价、违规处 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提高行政运行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的根本目标是社会效益最大化,行政事业单位所作的 工作是整个社会活动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行政事业单位的效率 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个社会的效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 系,使重要环节建立监督机制,简化办事程序,是加强行政事业单 位职能运行能力和效率的重要措施。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 ___的重要举措

  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堵住漏洞,防止各种舞弊和腐败的发 生。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大大减少行政体制上的漏洞,降低 了贪污受贿的机率,从一个侧面也保护了领导干部。

   总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是行 政事业单位不断发展和保持职能正常高效运行的需求,使之规范化 和制度化,才能有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控制目标的实现。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篇四: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五: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精选 word 文档 下载可编辑

  【实用范文】

  策略是中文单词,拼音是 Du igrave&egrave 古代,问政、问经、问义,由 考生回答。从汉代开始,它就被用作考试的一种形式。它也指处理问题的方式 或策略。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的文章 3 篇 ,欢迎品鉴!

  【篇一】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部门,其工作是为人民服务,内部资金多来 源于国家财政,其他收入较少,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等内部控制较宽松。

  而这种情况会使行政事业单位产生一些隐患,如果这些隐患得不到及时解决, 将会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失调,这对于国家经济建设有着强烈的不良影 响。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新形势下的内部 控制管理,通过相关监督制度来推进单位的建设。在管理过程中找出内部控制 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是指属于中央的相关职能组织,具有很强的服务性和公益 性,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内部的管理体制也相对复杂,而且行政事业单位对于 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这都使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隐患。但是面对目前经济 建设和国家建设新形势,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服务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单位内部的控制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第一,有利于加大对于政府权力监督。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政府职能部 门,拥有行政权力,也承担着义务,最重要的是承担着服务的职能。如果没有 监督机制,那么这三者就会失衡,这就造成了内部管理的失控。例如,会有行 政单位的内的人员,未承担自己的义务,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能,整天无所事 事,没有达到为人民服务的要求。还有一些领导,利用自己职权的便利,不为 民众服务,而为自己谋利,这些都是由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管不严格而产生的问 题。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利于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权力的正 确运行。

  第二,有利于加强国家财政资源的合理运用。行政单位的资金来源大多是 国家财政,所以科学的利用国家资金是内部管控的必要举措。财政的科学利用 有利于使资金应用到需要的地方,这也是行政单位能力的体现,并且加上资金 利用有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内部的监督管理机制,完善权利和职能,使 公共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第三,有利于提高行政单位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会 使内部人员时刻提醒自己要坚持正确思想,要时刻记住自己的宗旨,提升自己

   精选 word 文档 下载可编辑

  的服务能力,不忘自己的初心以及使命。对于单位整体来说,会使单位的整体 风险防范意识增强,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促进单位的整合进步,推进内部监督 机制及职能的完善。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控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领导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是国家财政,与企业的资金来源有着巨大的差 异,因为不属于盈利性机构,不需要考虑成本与收入是否平衡的问题,工作人 员也不必和企业的工作人员一样进行竞争。因此,会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认 为风险控制没有必要,从而增加行政事业单位出现问题的风险。比如资金利用 不当,存在贪污、舞弊等。作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部门,行政事业单位最大的 责任就是提高自己服务的质量,提升服务的效率,满足人民的需求。在风险防 范意识浅的情况下,其服务能力就会降低,当服务质量满足不了发展需求时, 单位存在的意义也就丧失了,就会面临被裁决的问题。

  (二)内部管控环境较差

  我们说过,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较稳定,所以单位内部的人员, 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风险防范意识都较低,这就降低了管控环境的档次。在 这种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处于一种轻松散漫的工作环境之中, 这会导致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较差。对于自己应该做好的工作,抱 着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而且领导层在这种环境中也会降低对普通员工的要求, 对于敷衍了事的行为也不想追究。这种整体的不良环境不仅使行政单位的服务 能力下降,也为以后的改进增加了巨大的难度。

  (三)内部管控体系不完善

  对于积极上进的行政单位来说,内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有一定的成果。

  管控体系与单位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好的单位重视管控体系的建立及发展, 管控体系的建立也助力了单位综合能力提升。而不注重内部管控体系的单位, 因为没有一个成文的规范,所以工作效果就非常容易出现参差不齐的局面。目 前大多数事业单位依然没有进行管控体系革新,仍然在利用旧的规章制度管理 单位的资金、人员。但是旧的制度不符合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那种对于问 题处理解决只凭经验,不做客观分析的管控方法以及简单的业务流程控制都是 旧制度的体现。而且,每一个单位及地区的差异,使得国家没有办法建立统一 的管控体系,具体的管控方式需要各个单位自己进行建立。并且通过实践来不 断完善。综上,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体系发展不完善。

  (四)内部交流不密切,信息沟通存在障碍

  对于当前的发展情况,很多行政部门的信息沟通存在障碍,因为上层人员 及普通员工都不重视信息的交流。这种情况使有效信息没有被传递,對于行政

   精选 word 文档 下载可编辑

  部门决策的评估,审核及运用成效都会产生不良影响。这种信息传递的滞后情 况,在部门与部门之间,领导人员及普通员工之间形成了障碍,使单位内难以 实现上传下达的效果,使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水平下降。

  三、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控的对策

  (一)提升单位人员风险控制意识

  行政单位的运行虽然与企业有着巨大的差别,但是在运行管理上都存在风 险。特别是对于当前的发展形势,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运行也与市场经济息息 相关,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处于一种较为松散的内控管理模式中,这使 单位内的员工风险控制意识较差,对于内部控制有着负面影响。是一种极为不 利的思想环境。思想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没有风险意识,员工就不会去 防范确实存在于单位内部的风险。所以单位内部要经常进行风险评估,将评估 结果传达给员工,使大家知道自己的工作存在哪些隐患,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二)创建良好的内部管控环境

  良好的内部管控环境是有效开展管控活动的基础,行政事业单位的每一位 员工都应该为创建良好环境出一份力,这是作为一名单位职工的义务。首先, 就个人而言,每一个人都应该养成内控意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提升自己 的工作能力,为单位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使内部控制工作能有效开展。其 次,对于领导人员来说,每一位领导都应该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其他员工树立 榜样,使其他人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提升自己。其次,各个部门应该根据自己职 能的不同,建立符合自己部门特点的相关监督制度。这种制度既能使部门人员 接受上层的监督,还能接受着部门内部同事的监督。这有利于督促每一位员工 的工作,提升员工的危机意识,是内部管控所需要的有利环境。

  (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是进行内控活动的行动指导,有了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才 能依照规定有序进行管理活动。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都不太完 善,这是造成内控管理意识差的一个原因。单位的相关部门应该综合自身的实 际情况,找出一套适合自己单位的管理体系,推进单位的进步。各个部门在体 系构建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将自己及部门的真实情况反映,将自己的工作职 责明确表达,将自己部门没有做到的部分上报,并且找出未落实工作的原因, 是制度上出现的问题,还是管理力度的问题,或是资金的问题,使内部工作没 有落实。这些真实情况的反映,有利于推进内部管控体系的建立,使管控体系 能真正为单位服务。

  四、结束语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是我国稳步发展的重要基石,国家也越来 越重视这一方面的发展,但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仍然存在着欠缺。

   精选 word 文档 下载可编辑

  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良好的内控机制,提升内控意识,提升自己的工 作能力,完善内部信息交流机制,提高单位的效能。

  参考文献

  [1]吴秀睿.探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J].科技经济导刊, 2018,2624191+19

  [2]陈远.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 化,2018,211826-2

  [3]张超.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应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

  [4]李进魁.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对策分析[J].财 会学习,2016,08221+22

  【篇二】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全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全面推行,使财政资 金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还存 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施行。基于此,本文首先详细的 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如单位领导管理人员未能充分 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财政直接支付比例不高、未能构建起高效的财政国库集 中支付管理信息系统、过多的财政资金清算环节等,针对这些问题从转变传统 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财务管理,统一财务开支标准、改进和完善财政集 中支付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探讨了解决对策,从而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充分 发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作用,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问题;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效提升了国家财政资金的使 用效益,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体系应用的行政事业单位中,贯彻落实国库集中 支付制度,能够使政府的宏观政策调控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还能够使腐 败等问题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以及外部的一些因素会 影响到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顺利开展,并给实际工作造成一定的制约,在这种 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要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更好地深化国 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财政资金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显著的提高。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 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和管理人员未能充分的认识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重 要性,他们片面地认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限制了单位对财政资金的使 用,是对单位财权的削弱,制约了单位业务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推行国库集

   精选 word 文档 下载可编辑

  中支付制度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个别的行政事业单位还存在抵 触情绪;二是财政直接支付比例不高。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预算单位缺乏 统一的财务开支标准,不同的业务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是相关的财务人员并不 能熟练的处理相关的会计业务,从而导致财政直接支付比例相对较低;三是财务 人员预算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 度就需要进一步强化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工作,并积极引进现代化的财务管理 体系,从而将与自身特点相符合的预算管理运行和监督体系合理完善的构建起 来,进而使财政资金能够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利用。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一部分财务人员缺乏较高的预算管理水平,导致预算编制质量不高,与单 位实际不相吻合,这对财政预算的执行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另外,由于未 能严格的监管预算外资金,导致财政资金的科学化利用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四 是未能构建起高效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信息系统。在财政部门的主导下建 设起来的预算资金管理系统还不具备较高的成熟度,并且也未能合理有效的建 立起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以及银行清算系统,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需要使 用大量的人力进行手工操作,这样一方面需要支付人工费用,提高了工作成 本,并且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人工操作比较容易出现错误和疏漏, 最终导致各个方面的需求都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五是过多的财政资金清算环 节,对支付效率产生了不良影响。目前财政资金有两种支付方式一是财政直接 拨付;二是授权支付。但是无论哪一种支付手段都必须代理银行网点垫付资金, 之后代理银行的分行会对各个代理银行网点的垫付款进行汇总,然后再与国库 的单一账户进行相应的清算,而且必须经过代理银行的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算。

  在这种情况下每多一个清算环节,就会使资金的周转手续增加一次,这不仅降 低了资金的支付效率,并且增加了资金出现差错的概率[1]。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转变传统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和管理人员要积极转变自己的传统观念,充分 认识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重要性,从而使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够得到进一步的 强化。同时财务部门要加大力度宣传相关的改革事项,使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的 工作人员都能够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目的以及重要意义进行充分的认识,并 且还要让财务人员对相关政策和程序进行充分的熟悉和了解,从而行政事业使 单位的传统观念能够得到有效的转变,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另外,财 政审计部门要定期检查各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和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情况、财政 资金的运用情况以及国有资金的安全情况等相关方面的工作,从而使各个行政 事业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意识能够切实增强。除此之外,对财务管理工作的 重要性也要深入广泛的进行宣传,使单位中更多的人能够理解财务工作、支持 和配合财务工作[2]。

  (二)加强财务管理,统一财务开支标准

   精选 word 文档 下载可编辑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之前,制定并严格控制费用开支标 准,其中一部分标准和规定沿用多年,早已不符合实际情况,不同预算单位之 间的费用标准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各个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国库集 中支付改革之后,相关部门应该整理、归类以及修订各个单位的财务开支費用 标准,同时还制定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大公务卡有利用,从而使行政事 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支出进一步规范,进而使正常的财经 秩序能够得到有效的维护,最终使财政直接支付比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改进和完善财政集中支付管理信息系统

  完善的财政集中支付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基本的平台能够高速交换整个 支付系统的内部信息,并且还能够提供相关的技术手段支持财政国库集中支付 改革。目前,建设与国库集中支付相配套的信息化系统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一 是根据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相关要求,将国库集中支付操作系统科学合理的构 建起来,之后在此基础上规范资金支付程序,动态化监控预算的执行情况,实 时归集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信息;二是财政部门要与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联网系 统。联网系统的建设可以借助现有的政府网络,从而使信息传递的电子化以及 信息资源的共享得以充分的实现;三是财政部门要与代理银行、国库以及其他相 关部门之间建立横向联网,将联合信息网络合理完善的构建起来,从而使多渠 道监控、数据共享等目的得以充分的实现,与此同时,还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充 分的利用起来,使国库集中支付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进一步强化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前后财务处理的变化比较大,因此各 个单位的财务人员要对改革之后出现的新方法、新制度以及新业务进行及时有 效的把握,因此必须对财务人员的操作技能进行强化。另外,在进行国库集中 支付的过程中会牵涉到多个环节,例如预算编制、用款申请等等,在这种情况 下就对单位的财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具备较高的财务核算水 平,另一方面还要拥有总览全局的预算编制能力。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财 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也要不断加强。单位应该将财务人员的业绩考核评价机 制合理完善的建立起来,对于业务能力优秀的财务人员,单位要对其进行相应 的表彰和物质奖励,从而有效的激发出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3]。

  (五)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配套改革进行完善

  首先要改革财政预算,对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预算编制工作进行细 化,政府的采购预算要进一步完善,从而使预算的约束力进一步加强,进而有 效的保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其次,要将信息反馈系统以及支付中心业务 结算系统合理有效的建立起来,提供必要的运行条件确保国库集中支付的顺利 推行[4]。

  三、结束语

   精选 word 文档 下载可编辑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需要进一步 加强,但是这项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比较复杂,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 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的财务人员进行积极的探索,采取切实措施深化国库集中支 付改革,并在这个过程中对相关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使国库集中 支付制度的实施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敏.浅谈国库集中支付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监管[J].时代金融, 2017 (15)179-180.

  [2]刘新斌.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 融,2017 (36)231-23

  [3]王雨.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J].行政事业资产 与财务,2017 (23)42-4

  [4]曾楚恒.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完善方案[J].环球市场信息 导报,2017 (6)48-4

  【篇三】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过去我国实行分散式的财政支付制度,对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起 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发生了新的 变化,新型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成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其实施过 后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但同时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国库集中支付 申请程序繁复;财务处理能力薄弱增加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难度;无法实现信息 系统共享等。

  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财政体系的积极意义,其次通过发现 目前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审核过程、监督体系、核算能力及信息监管等方 面存在一定问题,并分析背后的原因,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动态监控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意义

  在实行国库集中制度以前,我国的财政资金都分布在各个单位的相关账户 中,从国库到各个财政专户以及各预算单位,都以多户头的渠道进行管理。这 就存在着诸多缺陷,比如使得资金比较分散,不利于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这 样容易引起各种问题如国库部门资金周转慢,国库资金短缺等。在实施国库集 中支付制度之前,财政资金是通过一级一级的方式向下发放,而进行预算上报 的单位一般都是先把资金存在自身的账户中,再进行业务处理,但某些行政事 业单位在上报预算资金的同时经常多报或者乱报,上级财政部门很难得知资金

   精选 word 文档 下载可编辑

  的运行情况,这样便增加了财政资金的风险,而且使得相关部门对财政资金的 管理与控制失效。信息化大数据的广泛普及,使得单位财务报表程序处理更加 简便,可以大幅度提升财政资金管理的水平,降低财务风险。因此在此背景 下,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大势所趋。

  (一)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对部门预算资金的监督管理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 度后,部门预算资金与国库集中支付额度相对应,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对部门 预算资金使用中的监督管理力度,可以及时防止出现超预算及跨项目支出的现 象,体现了对部门预算执行的刚性原则。

  (二)有利于提高部门预算资金的透明度,抑制腐败现象的产生国库集中支 付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部门资金进行完整的规划,对预算资金的用途 和支付做到有效控制,明确预算资金的使用对象。使部门预算资金的使用置于 “阳光”之下,对其用途一目了然,有助于抑制腐败现象的产生。(三)有利于优化 信息化水平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代理银行、国 库、财政部门三者能够在网上进行相互关联,共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部 门和单位的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四)提高了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资金实现了集中统 筹、安排和使用,通过资金集中管理方式的约束,规范了单位的收支行为,从 源头上解决了财政资金管理分散的问题。其次,通过直接拨付的方式,省略了 间接拨款环节,解决了拨付时间漫长,在途资金占用的问题。第三,通过集中 支付制度能清晰地了解到预算资金的到账时间,缓解了大量资金沉淀在预算单 位中的问题,有效地解决了资金到账时间不定的问题。因此大大提高了财政资 金的利用率。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的主要环节

  (一)支付申请录入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申请首先由单位出纳根据经 审批后的报销单据及经费列支渠道填写授权(或直接)支付金额,并提交单位会 计审核。(二)支付申请审核单位会计根据出纳提交过来的国库集中支付申请和 报销单据进行核对,主要对金额及经费列支渠道进行核对无误后通过审核,提 交单位大财务审核,单位大财务根据相关规定对会计、出纳填写的国库集中支 出单据进行监督审核,确认无误后通过审核,提交同级财政审批。

  (三)支付申请审批支付同级财政根据其职能权限,对行政事业单位提交的 国库集中支付申请进行最后审批,待审批通过后即完成国库集中支付的全过 程。

  三、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

  (一)国库集中支付申请程序繁复为适应现有的经济发展,我国现有的国库 集中支付制度有额度限制,申请程序一般以年度为单位,从上年度的 11 月开始 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人大审批,最后财政部门批复下达,行政程序繁复,

   精选 word 文档 下载可编辑

  过程冗长,往往需要 6 个月时间,当财政资金下达时,已经到了次年 3、4 月 份,财会人员为了这几个月内正常业务的开展,往往会挪用上年度现金,造成 这部分资金失去监管,在本年预算资金到账后,再挪回原资金账户,因此为了 应付上级检查,会造成某些事业单位信息虚假的情况发生。(二)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制度建设滞后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前,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都是根据 自己的业务需求随意支配,預算管理难以约束,自主性很大,不符合财会制 度、不遵守现金管理条例的现象很普遍。实施统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各项 预算支出要报上级部门审核、审批,但滞后的财会制度下,难以按照规定报送 合格的财务预算项目。

  以前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经济业务要到会计核算中心处理,因而没有必 要保留会计岗位,很多单位只设置了报账员,报账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有的 甚至没有会计上岗证。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处理能力薄弱也增加了国库 集中支付制度的难度。(三)无法实现信息系统共享完善的银行清算信息系统和 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提供有利的保障。当前国库集 中支付体系的重点就是要实现两个数据库的建设和共享。目前银行体系为了防 范外部黑客攻击和信息泄露,自己的清算系统是高度独立的,国库集中支付体 系无法与之实现对接,只能依靠手工输入输出。两个信息系统之间形成信息烟 囱,无法整合起来,实时共享。

  于是增加了双方的工作量,还很容易造成误操作。同时,两个系统独立运 行,会延长代理银行办理支付业务的时间,行政事业单位的用款不能及时到 账,影响了单位的正常业务开展,造成办事效率下降,有悖改革初衷。

  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对策

  (一)强化预算管理工作加强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预算管理工作力度, 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提供有力保障。各单位应该强化各自的财务能力,完善现 金管理制度,实现预算支出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才能保障单位用款计划的准确 性和科学性,杜绝“酱油钱用于买醋”此类预算和支出不一致的状况,严把预算 支出关口,防止随意更改预算支出用途、扩大预算支出范围等行为的发生,从 而保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培训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的普 遍实施,会计账务处理电算化程度的提高,对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也迫在 眉睫。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年龄稍大点的财务人员账务处理能力经验 都较强而计算机使用能力较弱,和年龄小点的财务人员计算机使用能力较强而 账务处理能力经验不足,对这种情况,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使他们真正成 为财务部门的行家里手,为更好地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奠定基础。

  (三)利用好动态监控系统预防风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支付方式发生了 很大变化,财政资金预算上报、財政部门审核下达、支付方式审批、代理银行 清算等环节都存在一定风险。

   精选 word 文档 下载可编辑

  在这种情况下,国库集中动态监控体系的建设刻不容缓,以此防范财政资 金的支付风险。各级单位应积极推行使用全方位、动态化、多层次的动态监控 系统,对资金的各个环节实现全过程动态实施监管,强化财政预算约束的执行 力。预算单位上报预算有违现金管理制度的事前情况,预算单位在事中违规支 付行为一经发生,都能被实时监控系统捕捉到,从而实现了由事后审计向事 前、事中的转变,实现了由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督的转变,监督的广度、深度、 和范围都扩大了。同时,动态监督系统还可设置预警指标,对各种违规行为如 超范围开支、超额提取备用金等进行自动报警,从而有效约束财务人员的违规 操作,提前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四)财政部门建立共享透明的信息系统当前各个部门都在进行信息化建 设,财政部门信息化建设能有力地推进公共财政改革,建立公开高效透明的财 政部门管理体系。根据文件精神,政府部门应当加快银行和财政预算单位之间 的互联网进程,消除各种信息烟囱,实现全社会高度互联互通,资源信息共 享。这方面,应借鉴美国 GFMIS 系统、日本的国库信息系统等发达的国库管理 信息系统,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建立起规范、严密、科学、透明、高效的财政 资金运营体系,使得预算单位与财政部门的配合严丝合缝,最大限度简化手 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篇六: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案例

  摘要: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中心,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重点就是资 金管理,为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很多事业单位都成立了资金结算中心,而 资金结算中心的内部控制也就成了大家关注的重点。本文就当前事业单位 资金结算中心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事业单位;结算中心;内部控制

  资金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为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很 多事业单位都成立了资金结算中心,而资金结算中心的内部控制也就成了 大家关注的重点。资金结算中心的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有效防范风险的关 键,保障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事业单位资金结算中心进行科学 管理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资金结算中心的内部控制仍存在一 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事业单位资金结算中心的职能及作用

  事业单位资金结算中心是为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控制的需要,而 在事业单位内部成立的资金管理成员单位。事业单位资金结算中心的业务 范畴及资金的流动性等特点与银行相似,其职能主要包括筹措资金、办理 内部结算和进行信息反馈等。筹措资金是指资金结算中心根据事业单位的 经营状况统一进行资金筹措和资金调度;办理内部结算是指为加速资金周 转,减少资金的在途时间,事业单位在其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实物转让以及 劳务协作等均应由资金结算中心统一办理往来结算。2007 年起铁道部要 求各结算所除了留出必要的头寸外资金都上调,为完成重点建设项目筹集 资金;信息反馈是指为使单位的领导和其他人员及时掌握资金的使用状况, 资金结算中心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将资金存量和增量及其流通状况以报表形

   式进行反馈。铁道部近 3 年下发了很多文件都是强调结算中心的职能由重 服务向重管理方面转变,相继出台了预算制度、大额联签制度。

  事业单位资金结算中心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有:第一,有利于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监控,及时掌握本单位的 经营状况。事业单位的财务系统可以通过资金结算中心获得单位的经营和 资金流动的信息,审查单位进出资金的安全性以及合法性,并对单位的财 务运行体系进行监督和控制;通过资金结算中心的资金流动信息还可以进 一步了解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并依据资金结算中心提供的资金信息,对 事业单位经营的策略及时的进行调整。第二,有利于事业单位对闲置资金 进行合理的使用和调剂。资金结算中心把事业单位的资金集中起来,根据 事业单位经营项目的规模和资金需求,把闲置的资金分配给急需资金的项 目,从而对闲置资金进行合理的使用和调剂。第三,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 效益,降低筹资成本,监控资金流向。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可以减少事 业单位的银行账户数量,用好增量资金,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资金的在途 时间,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对资金进行统一调控后,可以调剂出一部分 资金作为内部信贷资金,以减少银行贷款,降低筹资成本;资金结算中心 在对资金进行调控时,还可监管单位的资金流程及流向,为资金使用的事 前计划、事中监督和事后分析提供基础,以确保资金的安全。

  二、事业单位资金结算中心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

  内控意识是事业单位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事业单位建立有效内控 体系的前提。目前事业单位资金核算中心的内控意识薄弱,忽视了风险管 理和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到位。有些事业单位的核算中心 认为内部控制只是制定、汇总各种规章制度,简单地进行整章建制就会建

   立起内控机制。一些事业单位的资金核算中心对内控与管理、风险以及发 展的关系等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侧重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 提高,忽视了对内部控制的管理,影响了资金核算中心内部控制机制的建 立和完善。

  (二)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不合理,监督不到位

  用严格的制度管理金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确保事业单位经营目标的 实现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事业单位的资金核算中心还没有真正建 立起自我约束机制以及利益制衡机制,各控制系统之间还存在脱节的现象, 全面控制并不均衡,动态控制较为薄弱。部分核算中心的稽核机构也缺乏 一定的独立性,本身没有问题处理权,使一些问题没有得到真实的反映, 对一些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行为也没有相应的制约措施,没有起到查错 防漏、纠正违规以及强化管理的作用,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落实。内部 控制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事业单位资金核算中心的每个部门,但 在实际中往往只依赖于几个部门来进行监督和管理,各部门缺乏协调合作, 致使事业单位资金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监督不到位,出现空白监管或多头 监管的现象。

  (三)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实行力度不够

  资金核算中心在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依旧存在轻事前防范、重 事后检查的现象,忽视了对不安全隐患以及潜在风险的分析和防范,使得 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虽然核算中心有自己的关于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 但在实际执行中遇到问题时,部分核算中心严格执行对自己有利的制度, 对于那些损害自身利益的制度就采取变通办法予以回避。一些事业单位的 资金核算中心由于自身没有健全的自我约束机制,缺乏经常性的严格检查, 不能及时发现那些违反相关制度规定的行为,不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

   实行。由于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一些违反制度的人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 处罚,对其他人员没有形成压力,没有对违章操纵和越权行事的人起到相 应的约束作用,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力度。事业单位资金核算 中心还存在责权利严重分离的现象,职能不明,责任不清,直接影响了内 部控制机制的有效实施。各结算中心很难判断“联签”中的签字的真伪, 预算的真假。

  三、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资金结算中心的内部控制

  (一)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增强内部控制风险意识

  加强事业单位资金结算中心的内部控制,应提高结算中心领导及其工 作人员对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增强内部控制风险意识。结算中心的负 责人应同时树立法制、效益和风险并重的意识,重视对内部控制的管理, 努力寻求改善和规避风险的途径。应加强对资金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教育, 使其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提高其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并使其认 识到每个岗位都是组成内部控制的一部分,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 对内部控制的执行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还应提高稽核人员依法监督的意 识,开展稽核工作应遵循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制度和规定,依法建立起规 范化管理的稽核操作程序,稽核人员应严格依法对事业单位资金结算中心 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监控。

  (二)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完善稽核监督体制

  会计、出纳和资金清算等是资金核算中心内部控制的重点部位,往来 账务、重要单证、印章及操作口令和资产处置等是资金核算中心内部控制 的重要环节,为实现立体交叉控制的效果,应建立一线岗位制度落实情况、 相关岗位间相互监督制约制度落实情况和内部监督部门全面实施的监督反 馈制度落实情况等几道防线,健全资金核算中心内部授权审批机制,加强

   业务操作的事后检查,使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保障。为了及时 发现问题,减少失误和损失,资金核算中心建立预警预报与应急应变措施, 及时预测预报有风险倾向的问题,健全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和反馈机制, 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出切实的应急措施,努力降低事业单位经营过程 中的风险。内部稽核制度是对控制的再控制,必须对稽核工作的权威性地 位进行确认,实行垂直管理,自上而下建立一个具有权威、高效的稽核监 督管理体制。并应根据需要强化稽核监督职能,实行稽核处罚制和稽核告 诫制,严格按规定处治违章违规问题。应对稽核部门的内部管理实行主稽 人负责制,同时要不断提高稽核人员业务素质,使其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 需求,使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全面的执行。

  (三)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发挥内控机制的规范作用。

  应提高资金核算中心工作人员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意识,对于违反管 理原则和制度的工作应立即进行纠正,并坚决杜绝类似事情的再次发生, 并对内部审计和监察部门的再监督职责进行明确。为提高内部审计的实际 效果,应采取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方法,对相关问题的整改进行跟踪并对 其进行督促。为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应进一步规范对资金核算中 心工作人员的考核标准和程序,对责任追究机制进行落实,提高资金核算 中心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充分发挥内控机 制的规范作用。

  

篇七: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精编 word 文档 下载可编辑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为推进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确保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以下简称《内控规范》)在我县的贯彻实 施和有序推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统一思想 《内控规范》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重 点强化机制建设,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中,是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 管理的重要规范性文件。实施《内控规范》对提高单位管理水平,规范财经秩序,落 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 义。

  二、实施范围 20xx 年 1 月 1 日起,全县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 关、检查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全面实施 《内控规范》工作。

  三、总体目标 通过《内控规范》的贯彻实施,夯实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基础工作,保证经济 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达到进一步推进财政规范 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化、

  ——

   精编 word 文档 下载可编辑

  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的总体目标。

  四、组织领导

  为做好《内控规范》的贯彻实施工作,县财政局建立由局长负责、分管局领导牵 头实施,局内相关股室、县直各单位、咨询委员会成员共同参与实施的工作联络机制, 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的组织实施工作负总责。

  各单位应相应成立工作机构,加强实施工作的组织和领导,采用适当的方式建立 实施工作机制,制定贯彻实施《内控规范》的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 时限要求,负责本单位《内控规范》的实施和运行工作。

  五、实施步骤

  全县《内控规范》实施工作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组织发动(20xx 年 5 月)

  20xx 年 5 月,召开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动员和培训大会,组织 各单位学习财政部通知精神,系统培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意 义、内容、实质和精髓,为全面实施内控规范营造良好氛围和奠定基础。

  (二)各单位内控规范建设(20xx 年 5 月-20xx 年 10 月)

  各单位按照内控规范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并有效组织实 施。具体要求如下:

  1、准备阶段(20xx 年 6 月底前完成)

  ——

   精编 word 文档 下载可编辑

  一是各单位做好本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宣传发动工作,培育良好的内部控制 文化,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氛围,二是按照本通知的要求,制定本单位内部 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尽早启动此项工作,并在 20xx 年 6 月底前将单位的内部控 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报送县财政局会计股备案。

  2、建设阶段(20xx 年 10 月底前完成)

  各单位以《内控规范》为依据,以单位现有管理体系为基础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 设工作,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1)流程梳理。各单位以本单位的经济活动为基础,按照《内控规范》要求, 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现有工作制度和业务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依据相 关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进一步完善本单位的经济业务流程,形成本单位规范的经济业 务流程目录。同时,对本单位的各项经济支出进行系统梳理,形成本单位的经济支出 分类目录。

  (2)风险评估。在流程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管理现状,开展经济活动的 风险评估工作,识别潜藏的经济活动风险点,形成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风险清单。

  (3)内控诊断。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内控规范》,对本单位现有的内部控制 体系进行诊断,查找本单位现有内部控制体系对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的遵循程度 和现有内部控制体系的控制措施对风险的防控能力,诊断出本单位现有内控体系的缺 陷,形成诊断报告,编制缺陷清单。

  (4)管控设计。在内控诊断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综合

  ——

   精编 word 文档 下载可编辑

  运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 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八类控制方法,设计控制措施。

  (5)制度建设。根据本单位设计的控制措施,利用文字图表等形式,搭建本单 位的单位层面、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制度框架。

  (6)组织实施。根据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全面组织内控制度的实施。

  (7)信息化落地。根据本单位的内部管理需要,逐步构建本单位的内部控制信 息系统,将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固化在信息系统之中,达到内部控制标准对单位各项 经济业务约束的机控“自动”生成,实现内部控制在本单位的信息化落地。

  (三)总结(20xx 年 11 月-20xx 年 12 月) 全县行政事业各单位完成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后,及时编制本单位的内部控制 体系建设总结报告,经本单位负责人签字后于 20xx 年 10 月底前报送县财政局会计 股备案。

  20xx 年 11 月起,财政、审计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各单位财务负责人、内部控制 咨询委员会成员等对各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考核评估,对《内 控规范》实施工作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形成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 范本(含工作方案、工作底稿、工作成果等),为单位更好地实施《内控规范》提供 指导。

  乡镇人民的政府、县直行政事业单位的考核评估结果纳入 20xx 年度单位财务管

  ——

   精编 word 文档 下载可编辑

  理绩效评估和单位财会人员年度业务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六、工作要求 (一)认真学习 各单位要组织全员学习《内控规范》,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单位决策层、执行层、

  监督层了解掌握《内控规范》、本单位管理制度应遵循的原则、基本要求、控制重点、 监督程序和方法等。要把认真学习《内控规范》、本单位管理制度贯穿于施行《内控 规范》的全过程。

  (二)加强领导 各业务主管部门,既是本部门内控实施的组织者和执行者,也是本系统内控组织 实施的管理者和指导者,要积极带头并组织本系统开展工作,形成内控管理范本,加 强对本系统内控实施情况的督导和检查

  各单位作为《内控规范》实施的主体,要建立健全单位“一把手”任组长负主要 责任的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确定内控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建立单位内部控制部门联 动机制,做到牵头部门负责组织落实,相关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各《内控规范》单位 负责人作为内控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 确保《内控规范》施行取得实效。

  (三)跟踪服务 为加强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控工作的指导,由县财政局聘请高级会计师、

  

推荐访问:内部控制 新形势下 对策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备案号:豫ICP备16002908号-1

Copyright©2024小目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