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家访典型事例集合3篇

家访典型事例集合3篇

2022-03-15 08:50:16

家访典型事例集合3篇

典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iǎn xíng,指旧法、模范;足以代表某一类事物特性的标准形式。见明·钱谦益《尚宝司少卿袁可立授奉直大夫制》:“晋尔卿佐,为我典型遂用,覃恩授具阶。”,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访典型事例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家访典型事例3篇

【篇1】家访典型事例

重点访学生典型案例

家访教师:徐 洋 班 级:四年二班

一、基本情况 :

佟金娇,女 ,12岁,无父,母亲精神时好时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学期开学之后发现该同学变化很大。首先,她本身是个性格十分开朗的学生,但是在开学来我发现她不爱说话了,下课的时候独自一人坐在座位上好像是在想着什么,也不跟同学们在一起玩。其次,部分任课教师向我反应,说该生在课上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溜号,回答问题也不如以前积极了。

三、我一直都在思索她为什么会这样,发生什么事情了呢?由于她家庭的特殊性,我感觉到可能是家庭方面造成的。因此我决定去她家看一看。

 当我来到她家时,她母亲在炕上躺着,她和姐姐在写作业,看到我来到她们家,一家三口人挺意外。我把孩子在校的情况和她妈妈说了一下,然后她妈妈的一翻话让我找到了孩子的原因。由于这段期间她妈妈时常发病,给姐妹俩身心上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她们姐俩除了学习之外,又承担起了家务活,这对于年幼的她们来说照顾母亲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又要上学又担心生病在家的妈妈,无形中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了影响。找到原因之后,我需要帮助孩子解决这一问题,让她找回乐观、开朗的自己。在课下经常的给孩子心理上进行疏导,找她谈心,了解她在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在课上经常的提问,并对她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课后经常到她家里,帮助她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难题。就这样在我细心的观察和帮助之后,该同学感受到了老师和集体的温暖,让她又重新恢复到以前开朗活泼的状态,并且在言语中教育学生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不段的在挫折中磨练自己的意志。

四、收获与思考:

从这一案例中,我得到启示:

1.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家访这一工作。通过家访与家长交流情况和意见,统一认识,既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又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从而能形成教育合力。

2、要注意留心观察学生在校期间的情绪波动,发现问题及时的与家长沟通找到问题的根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家访后学生的问题得以解决,要经常的回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待自己的重视,从而使问题彻底根除。

总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爱生如子之心,用真诚的爱去化解学生心中的症结。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育过程中要充满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2】家访典型事例

创业典型事例:

1、“老干妈”——陶华碧

陶华碧,1947年出生贵州省湄潭县,文盲,25岁结婚,婚后生了二个孩子丈夫去世了……91年从卖凉皮开始白手起家创业,现有职工1300人,每个月仅供员工吃饭住宿就花费70多万,如今年产值13亿多,上缴国家税收1.8亿元,名列中国私营企业50强排行榜第5名。

2、 “小菜一碟”——胡小平,

胡小平,1966年出生于安微省无为县偏僻乡村。81年初中毕业身带20元、15公斤大米来南京打工,饭店做杂工、摆过摊修自行车、在码头做搬运工(从40斤一坛榨菜赚12元做起……)。目前,“小菜一碟”的小菜年销售额已逾8000万元。现在是“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全国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称号。

3、刷马桶刷出来的百万富翁——韦文军

韦文军,1978年出生广西壮族自治区,16岁那年考入南宁美术中专学校学习。19岁刚毕业那年就到深圳找工作……最终被一家装潢公司罗老板留用,后在罗老板的启发下,在深圳创业了“家天下”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成为深圳装修装饰行业的传奇人物,年纯盈利近百万元。

4、穷小子变成亿万富翁---裴春亮

裴春亮,1970出生于年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上有父母和三个哥哥一个姐姐,家境十分贫寒,10岁之前没穿过鞋,他9岁那年,他三哥因煤矿出事死亡,12岁那年他二哥拉石灰遇车祸,车毁人亡。大哥受打击太重突发脑溢血瘫卧在床,时间不长,大嫂出走了,留下二个幼女,不久二嫂子也改嫁了留下一个幼子。没办法裴春亮只有辍学去砖厂帮人推车、摆砖坯,靠每月工资30元来维持家庭的艰难生活。16岁那年,父亲又撒手人寰了,是村里给了二棵树为他父亲打口棺材,邻居这家三毛那家五毛的筹点钱、米、面做点送老衣才把他父亲安葬了。

他明白,光这样打工和家中的几亩地解决不了家中的贫穷,要靠技术才能脱贫致富。为了筹借学费,他去砖厂又打了二个月的工,攅了80元,邻居借给他50元,共计130元到安阳技校学习电机修理技术,学费120元,在校长关怀下他坚持学习了二年,二年后回到了村里,在村西头路边租了两间门面房,打出了修电机和电气焊的招牌。从修理电器起家,裴春亮办过商店…,开过饭店…、照相馆…,理发店…在北京卖过大理石……因助人为乐,朋友介绍他掏第一桶金就挣9万元……。如今已发展成为集饭店经营、机械铸造、矿业开采于一体的农民企业家,成了远近闻名的经济能人。
个人富了,不忘报达乡亲,他个人投资150多万元为村民安路灯、修道路、打水井、购买大型农机。对裴寨村考上高中、中专、大学的学生,他出钱给予2000元至1万元的奖励。1999年以来,他捐款380万元为家乡修路、建学校以及医疗卫生、体育事业等。
2006年初,他作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个人出资3000万元,把裴寨村村口的一座荒秃山头推平,无偿为全村村民建造160栋别墅式两层小楼及学校、敬老院、体育场、卫生院等配套设施。如今,一排排整齐的别墅式住宅楼和一座座商业店铺拔地而起,又投资80万元对村自来水供水设施进行改建,敬老院建设、园区绿化建设等配套设施建设了在全面启动。由裴春亮多方引资、村民自愿入股创办的投资4亿元、日生产能力4500吨的环保节能水泥厂正在建设之中。裴春亮正带领群众大步迈向小康。
5、“水晶”大姐----吴兆娥

1958年出生,71年进厂,88年企业不景气,自动下岗,在一无资金、二无厂房、三无设备的情况下,七拼八凑了2000元,腾出自家的住房做厂房,用吃饭桌子做支架,拆下出嫁时陪嫁的洗衣机上的电动机,自制土研磨机,招来本村的几个人,创办了“海龙水晶工艺品厂”。一位土生土长、普普通通的农家女,以非凡的胆识,敏锐的目光,走出了水晶生加工、精加工的第一步,她们企业现生产的产品涵盖了首饰类、保健类、观赏类、礼品类等系列3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国内20多个省市和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固定资产千万元。

事实上,创业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专利,只要勇敢迈出自己的步伐,夕阳下的老人同样可以品味创业的幸福与成功的喜悦。如以下几个老人创业的故事。

1、家住河南淮阳县的一对普通农民夫妇,周大生出生于1944年,老伴出生于1947年,在城里儿子家探期间,从孙女的玩具身上发现了商机。自此,夫妇俩开始了充满童趣的晚年创业之族。如今,凭着一手漂亮的针线活,老俩口专门为玩具娃娃做衣服,每月收入近3000元……

2、刘燕如是河南省信阳县的一位退休干部,58岁。她创业的方式与众不同,与5名退休老人在网上创办收废品……

3、91岁老汉“时尚”里致富,1980年,63岁的孙迪退休了,83年他瞒着家人带10元跑到南京闯世界,结果被骗了,可没想到的是,孙迪坚定地对家说,从哪里跌倒就得从哪里爬起来,谁也劝不住,老伴不放心只好跟着他来到了南京,在金桥市场租了两截柜台卖服装,每年的营业额60万元左右,他经常骑摩托车去上海、杭州等地进货,他说:心态决定人生,只要拥有一颗敢闯敢拼的心,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篇3】家访典型事例

袁志军,男,1968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第四疃镇寺头后街村人。参加“两育一争”培训以来,该同志认真学习养殖管理知识,变过去的单纯靠经验种田为现在的养殖大户,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他在多方咨询肉鸡养殖方面的经验后,到外地考察,引进了肉鸡养殖,先后投入3万多元建设了2个鸡棚,存栏肉鸡达5000多只,年收入达6万多元。看到养殖业给他带来的好处,更坚定了他把肉鸡养殖做大的信心,他无偿的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帮助邻里解决他们在养殖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在他的带动下,相继有10余户群众搞起了养殖,肉鸡养殖成为了带动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李泽阳,男,群众,1988年10月出生,第四疃镇李庄村人。只有初中文化的他,退学后一直在家里呆着,不愿出去打工挣钱。参加“两育一争”培训班后,他进一步转变了思想,认识到不能让青春白白的挥霍,于是他抓住每次培训的机会刻苦学习,积极参加基地培训。通过学习,使他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技能。在园区企业招工的时候,他踊跃的报了名,并顺利地进入了企业上班,现在他很珍惜工作的机会,处处留心学习技能,已经成为了工厂里的一名娴熟的技术工。通过参加“两育一争”培训,他也实现了一名无业人员到一名技术工人的转变。

陈燕杰,男,党员,1984年2月出生,第四疃镇马疃村人。

初中毕业在外打了几年工后,返乡种地。在参加“两育一争”培训班学习后,思想进一步得到解放,看到电动自行车行业的火爆,他萌生了创一番事业的念头,利用在外打工时积累的电动自行车修理安装经验,多方筹措资金5万多元,开了一家品牌电动车代理销售门市,刚开始生意比较惨淡,在找到问题的症结后,他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并用自己掌握的技能,为消费者搞好售后服务,赢得了群众的信赖。现在他的电车销售门市每天都能卖出好几辆,也挣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一年来,他的门店规模也越做越大,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韩利光,男,197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第四疃镇北辛庄村人。虽说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但有一个经济的头脑,靠养猪实现了致富,现在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参加“两育一争”培训班以来,他积极学习动物疾病预防和销售管理方面的知识,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他又多方筹措资金12万元,扩大生产规模,由以前的存栏100头猪增加到200头,猪场规模进一步壮大。现在他的猪场雇有三名工人进行管理,年收入达到十几万元。他在致富后不忘村里的公共事业,在村里修路、修街等工程中他都积极捐款,并与村里两户困难家庭结成了帮扶对子,帮助他们走上致富路。

袁瑞朋,男,198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第四疃镇五疃村党支部书记。参加“两育一争”培训以来,进一步增强了创先争优意识,积极实施民生实事工程,硬化街巷600米,种植树木1200余株,铺设自来水管道,实现家家户户饮用自来水。在他的带领下,五疃村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在帮助村民发展方面,他组织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到山东寿光等地参观学习,积极引导群众开展高档蔬菜种植,新建温室蔬菜大棚11个,亩增收8000多元,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同时在村里推行两委干部值班制和群众事务代办制,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办事,融洽了干群关系。

推荐访问:家访 事例 集合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备案号:豫ICP备16002908号-1

Copyright©2024小目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