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血样溶血预防方法及对策

血样溶血预防方法及对策

2022-08-01 09:35:0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血样溶血预防方法及对策,供大家参考。

血样溶血预防方法及对策

 

 血样溶血的预防方法及对策 检验血液是临床上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血样的准确无误是及时诊断疾病的前提,因此在对血样进行实验分析前保证血样的质量应该得到所有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血样溶血原因分析 1 1 、采血患者自身的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引起血样出现凝血溶血的常见原因为患者采血之前进食或饮水,临床采血时间一般都是清晨空腹采血,因为进食后的不同时间内,会引起血液中的某些化学成分有较大的波动,例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及氨基酸等,而饮水又可使血液暂时性稀释,为了尽可能取得检验条件的一致性,临床采血样原则上必须坚持空腹采血。由于患者自身血液粘稠度较高极易导致采血后血样迅速出现凝血或患者血液循环检查、组织内缺氧,使血细胞极易破坏出现溶血。

 2 2 、医务人员操作方法因素:

 血样出现凝血是指真空管内的血样本析出不同程度的纤维蛋白或出现部分血凝块。出现凝块的主要原因:由于护士技术不熟练,患者血管细等原因使抽血时间过长,血液在注射器及里时已出现凝固,如果患者血液粘稠度较高,采取小针头采血也会使血液血液长时间不易抽出而出现凝血,由于

 护士未考虑采血试管的公称量,抽出血液过多超过试管的公称量,导致血液不能充分与试管内的抗凝剂接触,出现凝血。护士在抽完血液后异常开取采血管瓶塞带出部分抗凝剂,使试管内的抗凝剂的量不足,不能起到预期的抗凝作用。注入血液后没有及时混匀抗凝管或混匀方式错误,使血液未能合理的与抗凝剂混合。

 3 3 、血样溶血 是指血液标本出现红细胞、白细胞破裂、血细胞中的成分进入到血浆或血清中。出现溶血的主要原因:

 由于采血试管过多,采血后血样不够分配各个试管中,采血真空管中还存在一些剩余负压使血细胞在压力中破裂。将血液由注射器注入采血管中时。注入速度过快,力量过大,血液通过侠小的针尖受到压强较大,血细胞出现破裂。抽血后混匀试管的方式错误或强力震荡试管。

 预防方法及对策 1、对于需要采血的患者在前一晚进行常规健康指导,嘱病人在晚上 10 点后尽量不吃,、少饮水,清晨空腹采血。

 2、注意保持病室温度不宜过低,在冬天时采血之前可给患者在即将采血的部位热敷,外周静脉采血困难可考虑经股静脉穿刺采血。

 3、对于血液粘稠患者采血时应选用合适的针头,21 号20 号都可以,穿刺失败及时更换针头,,采血时间一定要短,不要超过 3 分钟,采血后立即注入抗凝管与抗凝剂充分混合,及早送到检验科,避免时间过长出现凝血。

 4、为血管有损害和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采血时,扎止血带尽量不超过 1 分钟,不要过分用力拍打穿刺部位,穿刺成功后及时松开止血带。

 5、血液抽取后及时注入试管内,注意在注入的时候应该紧贴试管壁缓慢注入,防止混进泡沫,若使用真空采血装置,应遵守真空静脉采血先采血清管后采抗凝管的采血顺序,采血完毕后,缓慢轻摇试管 8 次以上,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匀。

 综述 溶血一直是各地临床实验室非常关注的问题,它是引起分析前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可以导致多种检测指标的假性结果。很多情况下提高样本的采集和处理可以避免溶血发生,收集地区医疗保健机构的溶血相关数据可以为检测溶血样本校准和评估提供信息学资源。

推荐访问:血样 溶血 对策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备案号:豫ICP备16002908号-1

Copyright©2024小目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