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有效观察,提升素养——浅述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公开课(完整文档)

有效观察,提升素养——浅述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公开课(完整文档)

2022-06-20 15:50:07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效观察,提升素养——浅述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公开课(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有效观察,提升素养——浅述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公开课(完整文档)

 

 有效观察

 提升素养 ——浅述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摘要]观察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科学课程学习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科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进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

 观察能力

 科学素养 观察是人从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形式。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目的、有计划、比较系统、持久的知觉活动,比一般知觉有更强的积极性和理解性。小学生拥有观察能力,对他们科学意识、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积极意义。在小学阶段,科学课堂就是学生学习观察的主阵地。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才会愿意用心观察,才能观察得更为细致。孩子天生就喜欢观察,天上的鸟儿、地上的蚂蚁、水里的鱼儿,每一样东西都让他们产生好奇和求知欲。作为科学教师,就是要保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土壤中有什么》这一课时,对于学生来说,土壤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因为他们每天都要踩在土壤上。这样一个既普通又常见的物品,到底有什么观察的必要呢?学生先入为主地觉得土壤没有观察的必要。于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带领学生走近学校的花坛,指着花坛中的土壤告诉学生:“你们看,虽然是简单的土壤,但是在上面却可以生长出美丽的花朵,土壤中到底有什么宝贝可以让花儿生长呢?今天我们进行比赛,看看哪一个小组在土壤中找到的宝贝最多!”在教师对学生说了这样的一段话后,学生对土壤的探究热情被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都很好奇:“不就是普通的土吗?怎么还有宝贝呢?”而教师提出进行“找宝贝”的比赛,更是激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和挑战欲望。

 二、有效激励,让学生持续专注地观察

  小学生的注意力常常不集中,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往往学习十来分钟后就开始开小差了,这是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对于小学科学学科也是如此,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常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是无法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让观察走进学生的内心,培养学生观察的毅力,让学生能持续观察。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这一单元内容时,我要求学生要做蚕的生长记录,将近 60 天的持续观察,时间比较长,学生很有可能会中断。因此在课的伊始,我讲了几位科学家持之以恒进行科学观察的故事,有竺可桢的气象日记,有天文学家的星座观察,为这次观察做了铺垫。活动开始一个星期以后,我就发现已经有人开始懈怠了,于是适时地组织学生交流观察体会,让观察得仔细、有特点的学生上台交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如对勇于发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观察记录仔细全面的学生进行积分奖励,学生可以通过积分换取小奖品等等。此后的几个星期,每节课我都会预留一部分时间,与学生一起交流他们的观察内容,适时分享,及时指导。久而久之,每周的观察交

 流时间越来越多的学生跃跃欲试地想要上台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新发现。

 就这样,通过不断地表扬、激励,学生们长时间的观察活动,最终圆满落幕,而其中学生所收获到的何止是一本薄薄的记录笔记那么简单。

 三、指导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没有科学的观察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不到较好地培养。因此,让学 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也十分的重要。

 1、顺序法。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都有各自的“序”,在空间上有各自的位置,在时间上有各自的发展过程。如对室外植物的观察,要先观察整体,然后从下往上,由中间向四周逐步递进观察;对于室外动物的观察,首先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再观察它们的群体,最后再观察个体。在对个体的观察中,首先观察它们的行动,再观察它们的身体。在观察身体时,要想办法让它们减少运动。对于矿物的观察,可使用资料对照表,逐条对比观察;对于普通标本的观察,可以采用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在观察的时候,首先用眼睛看(包括使用如放大镜这样的简单工具),其次用手触摸感受,最后再用耳朵听、鼻子闻(扇闻)等方法,除非在确定安全的情况下,否则不用嘴尝的方法进行观察。

 2、比较法。比较是人们认识自然事物或现象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科学教学中,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容易发现自然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异同。

 3、推断法。在科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观察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逻辑的判断和推理,把观察同思维的间接性与概括性结合起来。只有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实验前、实验中及实验后进行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的推论训练,才有助于学生掌握观察中的推理方法,才能真正把“观”与“察”有机结合起来。

 4、想象法。学生在认识自然事物时,不仅能感知直观的事物和现象,回忆起他们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事物和现象的“形象”,而且还能把这些感知和浮现的表象在大脑中进行组合加工,形成新形象,这就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想象过程。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教师若能适时启发学生想象,就可以使观察插上翅膀,意境更为广阔,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5、提纲法。在学生观察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之前,教师列出观察提纲,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能让学生的观察变得更有效。

 四、养成良好的科学观察习惯 如果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并且不会设立科学的目标来进行合理性的观察。那么,学生在观察当中的效果也不会太明显,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并且针对观察对象作出科学的评价,使观察变得更加有效。教师要提升学生的专注力,通过引导学生注重注意力,在观察时不要东张西望要细心耐心,并且针对各项细节进行及时的探索,从而提高观察的效果。

 另外,培养小学生良好观察习惯,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从主动观察和学习中感受学习的快乐,进而形成乐于观察的习惯。

 总而言之,对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点点滴滴的铺垫与引导。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教授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的毅力和良好的习惯,使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成为观察的小能手,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崔娜.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J].知识经济,2017(7). [2] 周克建.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J].文存阅刊,2017,(12):176. [3]邹安明.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08). [4]洪罗乐.小学科学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N].科学导报,2017(03):06-30

推荐访问:提升素养——浅述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公开课 观察 素养 中学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备案号:豫ICP备16002908号-1

Copyright©2024小目文档网 版权所有